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6455|回复: 0

[原创] 我的世界工作之旅系列之——哈萨克斯坦(上)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24-10-22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的世界工作之旅系列之——哈萨克斯坦(上)
中亚五国的国名,结尾都是斯坦。因为要去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出差,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斯坦”的意思。原来“斯坦”源于古波斯语Stan和Stein,都音译为“斯坦”, 是“……之地”的意思。网上说,叫“斯坦”的地方一般都信仰伊斯兰教,比如巴勒斯坦、巴基斯坦,不过哈萨克斯坦境内却有超过30%的居民信奉东正教。
阿拉木图曾经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因为觉得离边境较近不安全,同时也为了发展战略的需要,该国政府在1997年正式将首都迁往靠近俄罗斯的阿斯塔纳。虽然阿拉木图不再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但好多机构和众多国外公司却仍然留在那里,因此我2011年5月去该国出差依然去的是阿拉木图而不是阿斯塔纳。出发之前,部门计划主管告诉我,因为塔吉克斯坦还有一个培训班正在洽谈,所以要我先去哈萨克斯坦,如果后面那个培训班定了下来,我就可以直接从阿拉木图飞过去;要是定不下来,我也可以从阿拉木图经乌鲁木齐返回深圳。就这样,我订了从北京飞往阿拉木图的单程机票。
从北京飞阿拉木图,直飞差不多需要五个半小时。哈萨克斯坦和国内只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基本和出差乌鲁木齐的感觉差不多。早上六点左右起飞,当地时间不到十点就到了。走出机场,抬头就能看见不远处的雪山,一下子就让人感觉清凉了好多。深深地呼吸了几口从雪山吹来的清新空气,先前还有些晕乎乎的脑袋也变得清醒了不少。
办事处的车将我从机场接到办事处在市内租用的一处作为外籍员工宿舍的居民套房。三室一厅的套房,我被安排在一间较小的房间。可能是办事处考虑到我年龄较大,所以让我一个人住一个单间。那段时间,因为办事处工程任务比较紧张,从国内过来的中兴通讯各研究所的出差员工和其它外协公司的人都住在办事处安排的公寓里,我入住的那套民房一共住了七个人,客厅也住了两个外协公司安装铁塔的工人。
我到达阿拉木图的时间是2011年5月14日,当天是周六。周日,办事处接口同事说要去火车站货场取这次培训的教材,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听说这个货场是欧亚大陆桥出中国的第一站,我对其很感兴趣,于是欣然前往。我对欧亚大陆桥并不陌生,2002年9月去新疆博乐为当地电信局做过一次传输培训,培训结束后局方派车带我去阿拉山口参观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一个商品交易市场。当时参观的那个市场属于“第二欧亚大陆桥”或“新欧亚大陆桥”。这条横贯欧亚的铁路全长一万多公里,沿途连接了东亚、中亚、西亚、东欧和西欧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虽然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大洲几十个国家,可我去的时候,那座市场却很是萧条。偌大一个市场,大片区域都长满了杂草,只有很少几个摊位还在苦苦支撑。开张营业的几个摊位大多售卖的是俄罗斯伏特加酒、军用望眼镜、军刀以及套娃之类的商品。在其中一个摊位上,我花了75元钱买了一架俄罗斯望眼镜,效果确实不错。局方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条铁路刚开通那几年,每周都有三个班列通过此地,那时候这个市场也比较红火,这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一年不如一年了,每周三个班列目前只剩下了一班。
一转眼将近十年过去了,如今欧亚大陆桥的情况怎么样了呢?同事告诉我,现在每天都有一个班列从国内出境到哈萨克斯坦,我们公司销售到中亚各国的设备几乎全部都是通过这条铁路运输的。我问同事我们的教材是不是也是通过欧亚大陆桥运过来的。在得到同事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对我说,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几年欧亚大陆桥一年比一年火,目前不仅每天有一个班列从国内通过新疆到达阿拉木图,而且还开通了好多区间列车。欧洲班列在阿拉木图火车站上下货物后,又将继续前往欧洲。同事是新疆人,对阿拉山口那处国际市场比较熟悉,在去往货场的路上他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阿拉山口那处市场。2004年,阿拉山口那处市场剩下的门店已经不到十家了。一位温州老板去那里考察,看见那个市场里居然有野兔子到处乱窜,于是就和市场经营者洽谈要将市场整体租下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温州老板最终以非常便宜的价格租了下来。两年之后的2006年,欧亚大陆桥又逐渐开始复苏,三年不到,那个温州老板光靠出租摊位不仅全部收回了当初的投资,而且还赚了一大笔钱。因为当初合同签订的租期是十五年,温州老板的租期要到2019年才到期,这之后还不知道每年要赚多少钱呢。同事说起温州老板时一脸羡慕,可我对此却无动于衷,温州老板赚的钱再多也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眼下快点取出教材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阿拉木图市郊的一大片番茄种植园。九十年代中期,当时欧亚大陆桥还比较红火,东北一家农业公司从东三省招募了大批农民工到阿拉木图近郊种植番茄。原以为可以将番茄卖到欧洲去赚取,可因为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欧亚大陆桥也没有将那条铁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带动起来,种植的番茄基本没有赚到什么钱。在苦苦支撑了几年之后,那家农业公司最终还是拖欠了农民工一大笔工资。走投无路,老板就准备贱卖番茄种植园,然后给员工结算工资回国。这时,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农民工在权衡利弊之后,将那片番茄种植园整体承包了下来,然后又多方筹集资金开通了番茄酱生产线。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再度红火,那位农民工的番茄酱从工人走街串巷的叫卖到逐渐有了欧洲人上门批发,几年下来那位农民工已经将他的番茄种植园扩大了不少,番茄酱生产线已经由一条发展成了五条。当年的农民工,现在已经成了阿拉木图响当当的新闻人物了。看来,这条欧亚大陆桥对于亚洲、欧洲的经济发展确实意义非凡。
培训安排在局方一间小会议室里,离我的住处也就三公里多一点,步行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了。五天的培训,主要内容是 3G原理和3G设备介绍。因为是设备开通前的培训,没有安排实习。办事处接口同事告诉我,局方和办事处签订了当地和深圳两个培训合同,我执行的当地培训主要侧重原理和对设备的基本认知,然后在这批学员中选择部分人员再送到深圳去进行强化培训。
参加培训的学员似乎知道这次培训是为了选拔去深圳培训的人员,所以对我这个培训讲师很是尊重。为了不误导学员,培训第一天上午,我就明确告诉他们,派谁去深圳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们所在公司一定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这个设备供应商的培训讲师怎么可能左右公司高层的决定呢?见我说的在理,学员也能听得进去,不过他们总是担心培训结束的考试,总以为只要考好了就一定能去中国的深圳。看来,去中国对于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来说确实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G原理和2G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弄清楚了原理,对设备的理解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3G网络在世界各国的商用虽然才两三年时间,但因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3G基站设备无论从体积还是安装运行方面比起先前的2G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基于这些因素,我打算用三天的时间给学员做一个比较深入详细的原理培训,再用一天半时间做设备介绍。参加培训的学员,母语基本上是俄语和哈萨克语,第一外语又是德语,英语并不流利,这给培训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来想给办事处商量找个翻译,没想到学员中居然有个小伙子自告奋勇为我当翻译。哈萨克人的名字听起来比较困难,小伙子给我说了好几遍我又重复了好几遍,可他听后却总是摇头。后来他笑着对我说,就叫他伊万诺夫或者干脆叫伊万。因为有了伊万的协助,培训得以顺利进行。课间休息时我问伊万他的英语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他在英国留过学,学的是计算机技术。
伊万反应很快,对于一些3G比较难懂的原理部分,只要我对他稍加解释他就能心领神会,然后再用他们当地的语言向其他学员进行解释。证实因为有了伊万,我一直紧绷着的神经得以放松。伊万的家在新首都阿斯塔纳,他在阿拉木图和其他几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学员住在市内一家酒店里。知道我是第一次来阿拉木图,伊万说他愿意给我当向导带我到处转转,对此和很高兴。
周二下午培训结束后,我要伊万带我去看看市区里的肉菜市场。见伊万有些疑惑,我对他说,为了不在吃饭上纠结花多少钱和多少时间,一个月以内的国际差我都会带上迷你电饭煲、辣椒酱、咸菜、方便面甚至大米。这样一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有时候我会去当地的菜市场买些鸡蛋肉类,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节约时间吃茶泡米饭就辣椒酱,虽然简单,但我却百吃不厌。伊万对我的描述一脸疑惑,他说,在哈萨克斯坦,男人做饭的实在太少,也不理解为什么万里飞行还自带干粮。(未完待续)
DSC03095.JPG
DSC03097.JPG

DSC03098.JPG

DSC03100.JPG

DSC03101.JPG

DSC03115.JP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