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的世界工作之旅系列之——马里(下)
(接上期)见我对他的小炭炉感兴趣,保安很热情地邀请我喝茶。他将小炭炉用铁条通了一下让火烧旺,将一个带把的铝制小茶壶里的水重新烧开。随后,保安倾倒水瓶里的水冲洗了一个酒杯大小的玻璃杯,并给我倒了一杯小茶壶中煮开的茶水。茶水看上去呈黑褐色,里面有一些茶叶碎末,闻起来有铁观音的香味。去过非洲好些国家,我对非洲朋友的任何食物都不会拒绝,——尽管常常有人警告我在非洲不要随便接触当地人的饮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味道不仅很甜而且茶叶味道浓厚。见我喝他的茶,保安很高兴,一面给我看他的茶叶和冰糖一面告诉我他煮茶的方法,一边操作一边告诉我说,我是第一个喝他茶的中国人。之前无论他多么热情的邀请在这周围散步的中国人,人家都是客气的拒绝。从他的语气中,我听得出保安很希望与人特别是中国人交朋友。那以后,我几乎每天我都会去那位保安那里和他一起喝茶聊天。保安告诉我,他每个月的工资是120美金,虽然老婆每月也能挣80美金,但膝下有四个小孩要供养,所以生活过得比较拮据。每天保安见到我就热情拉我坐下喝茶聊天,想到人家每月只挣那么一点工资,心里有所不忍,在离开巴马科之前我去中国超市买了一斤冰糖和一斤茶叶送给那位保安,算是对人家的补偿。 办事处旁边有一个别墅酒店,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站在办事处别墅顶楼的凉棚上,游泳池和部分别墅客房尽收眼底。因为河风穿棚而过,且凉棚又在树荫底下,下午那里既凉快视野又好,在巴马科停留的那些天我常常下午爬到别墅顶楼坐在凉棚下的椅子上看书乘凉。那时候游泳池早已被年轻男女和小孩子挤得满满当当。游泳的大人,戏水的小孩,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挥洒着欢喜,笑声喊声欢呼声尖叫声伴随着飞溅的水花将整个游泳池笼罩。在游泳池里玩累了,一些人就躺在尼日尔河岸边的树荫下或闭目养神或喝着冰镇啤酒或谈天说地。我去过那家酒店,游泳池门票标价是每人每次一千五百西非法郎,约合人民币十八块钱,这样的消费在人均收入只有五百元人民币的马里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负担得起的。 站在别墅楼顶,尼日尔河和巴马科市区两岸风景尽收眼底。上下游相距大约一公里不到就有两座横跨尼日尔河的公路桥连接两岸。宽阔的尼日尔河水流缓慢波澜不惊。因为是枯水季节,河面上到处都是露出水面的长满青草的小沙丘。泛着淡淡绿色的河水中,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团团水花。河面上偶尔出现几只小船,有的顺流而下有的溯流而上,还有小渔船在河里撒网捕鱼。 巴马科主城区集中在尼日尔河的西北岸。两座最醒目的高大建筑一前一后矗立在尼日尔河畔。那座看上去有几分神似部落土楼的建筑是马里西非银行大厦,大楼顶部被装饰成王冠模样,造型既威严又庄重。不远处的现代化大楼是巴马科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据说这座酒店是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家族投资兴建的。因为费用昂贵,能在这里下榻的不是国家元首就是政府官员或跨国企业的高管。因为预定机票,在马里停留期间,我和同事去过那家酒店。酒店不能随便进出,进入酒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酒店一楼大厅有售卖各种高档产品的免税商店,里面的货品大多是来自中国的丝绸服装高档日用陶瓷器具、日本的数码产品和美国的苹果手机。看了一下价签,标价都很昂贵。 夕阳西下时,河边水草地上不时有蛙鸣传来,慢慢增多的飞鸟在河面上翻飞,捕食空中的飞虫。渐渐地,就见西边的天际慢慢出现几抹红云,随后红云逐渐扩展将西边天际染红。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尼日尔河面上,粼粼波光又反射夕阳的红晕,浑然一体火红一片。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让人完全忘记自己是在遥远的西非国度。 为了给阿尔及利亚的同事购买马里的木雕工艺品,马里办事处的同事带上我去了巴马科市内最大的工艺品市场。工艺品市场很大,到处都是售卖木雕工艺品、兽皮制品和野兽标本的店铺、地摊。马里盛产非洲红木,几乎所有木雕工艺品都是红木制品,质地致密坚固厚重。被雕刻成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木雕基本都呈黑褐色,看上去栩栩如生很是传神。这些木雕制品,大的两三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售价从一美元到上万美金不等。动物皮毛制品商店里,不仅有各种兽皮和动物头部标本,还有粗加工的鳄鱼皮包皮带销售,每个要价在一百到三百美金不等。因为工艺水平不高,这些鳄鱼皮带的外观看上去很粗糙,但同事告诉我,这些产品很受顾客的欢迎。在在市场了转了一圈,最终在同事的协助下为阿尔及利亚的同事买了几件人物和大象木雕。 一天早上,办事处负责技术维护的工程师小李要去巴马科市郊一个小镇检查试运行基站,问我愿不愿意和他同去。有机会去看看马里的乡村,何乐而不为呢。小镇位于距巴马科南面约六十公里的地方,开车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接待小李和我的人是一位五十岁上下体格壮实的黑人,小李说他是局方的负责人。因为急着检查设备,小李在做完介绍后便匆匆离开。局方负责人对我非常热情,又是沏茶又是递烟,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寒暄过后,负责人示意要给我看一样东西。原以为他会给我出示什么当地的特产,没成想他却给我看他的笔记本电脑。见我有些纳闷,负责人将电脑的电源适配器给我看,原来他的笔记本电脑因为电源适配器损坏不能使用,想让我给他想想办法。负责人手里拿着适配器,双眼看着我的双肩包一个劲地说他们当地甚至首都巴马科都很难买到电脑配件。从他的描述中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想让我将我的电源适配器给他。 非洲很多地方都很难买到电脑配件。对于负责人的要求我特别理解,如果不是后续还有好几个国家的培训任务,我会考虑把我的电源适配器送他——因为他的电脑也是“联想”品牌——适配器可以互换。看着负责人一脸哀求的样子,我便试着给他维修。仗着早年有过维修家用电器的经历,这些年又常常维护通信设备,于是便动手给他修理。维修这个适配器并不容易,光是打开适配器的外壳就化了我将近十分钟。打开外壳一看,发现不过是里面的连接线从线路板上脱落了,焊接好后一试居然能用。见我给他修好了适配器,负责人高兴的不得了,一定要请我和小李吃午饭。那天中午,我们吃的是小米饼和炖牛肉。马里盛产小米和玉米,当地居民的主食主要就是这两种食物。烤得酥脆的小米饼吃起来味道甘甜醇香,炖牛肉因为加了当地一种植物香叶,气味浓烈味道有些另类。 返程路上,在我的要求下司机将车开得较慢,我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一下公路两旁的风光。公路虽然不宽,但柏油铺就的路面却很平整。茫茫大草原上,偶尔一棵大树点缀在其间,给单调的原野增加了一点变化。汽车行进途中,不时有村落略过,为了探访非洲村民的生活,我们找了一个看上去较大的村子将车开了进去。 汽车刚一进村,就围上来好多非洲小孩,虽然他们穿得都很破烂,但脸上的笑容却很是天真烂漫。小李和司机不愿下车,我便一个人手里拿个相机走到这些小孩中间我和他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交流。正当我给小孩们拍照的时候,就见一位穿得比较讲究的黑人妇女一边厉声喝止一边快步朝我小跑过来。我赶忙收起相机,然后用之前学过的几句简单法语向她问好。妇女在我面前停下来,一脸严肃的和我说话。因为听不懂法语,我便试着用英语和她交流。原来这位妇女是当地负责农村工作的官员,今天来这里检查工作偶尔碰见正在拍照的我,担心我拍照的用意,所以出来制止。当她知道我来自中国后,对我的态度好了起来。她告诉我,几年前她去北京呆过两个月,因此对中国人的印象很好。知道我想了解非洲农村生活,这位女士带着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 村子里的民居大都是用没有烧结的土砖垒成圆筒形,直径一般在四米左右,做成斗笠状的屋顶用茅草覆盖,看上去很像中国北方农村搭建在室外的粮垛。在其中一个圆筒屋前,我站在门外看了一下屋内的设施。屋内基本没有什么家具,除了床和几条简陋的木凳子,衣物之类的东西大都堆放在靠墙一张较大的凳子上。屋内没有厨房,做饭在室外一个简易棚子里,几个石头支起一口锑锅就是灶台。女官员告诉我,这里每家都有两三个这样的房子,父母小孩分开居住。在村子后面一个大树下,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舂米。一位妇女坐在石碓窝前帮助小女孩,旁边一位男人则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有些纳闷,这样的重活为什么小女孩的父亲不自己干呢。见我疑虑,女官员告诉我,小女孩的父母都是盲人,小女孩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今年九岁。舂米的小女孩并没有因为我这个外国人的不期而至而影响工作,依然物我两忘地专注在自己的劳作之中。看着小女孩双手握住木杵,吃力地在碓窝里一上一下的捣杵,想着小小年纪就要承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心里便有些复杂。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舂米小女孩的影子都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直到去了阿尔及利亚然全身心投入培训工作之后,才慢慢淡忘了那个舂米的小女孩。(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