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0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逗号应为顿号,非生物不生长,等等(85—105)

Rank: 3Rank: 3Rank: 3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3-2-1 09: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逗号应为顿号,非生物不生长,等等(85—105)

    85.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竹节人》,38页: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赫赫伟绩”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86.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74页起: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草、树木、稻秧、甘蔗”是生物,可说“生长”,而“山、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则不是生物,不可说“生长”。

    87.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小站》82
    就在这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月台上几根漆成淡蓝色的木栅栏,或者还有三五个人影。
61.小站.jpg
    “木栅栏”不应用“几根”修饰,可用“一排”等。

    88.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江南春》,86页: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标识”应为“标志”。前者为非推荐词形,后者为推荐词形。教材应使用后者。

    89.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88页起(各自然段前序数为笔者所加):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多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5.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6.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7.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8.“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9.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第9自然段的第一、二句位置应调换。第一句别无去处与第二句资源枯竭是前重后轻(应前轻后重),且第9自然段之前的文字也是先说资源有限(见第3、4自然段),而无法移居则后来才说(见第6、7自然段)。

    90.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91页起(各自然段前充数为笔者所加):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创造了这块绿洲”过程中,尽管这位老人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还应直接地肯定他人的作用——“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和“他可敬的老伴”所起的作用。

    9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97页:
    十几年前,我国南方某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不顾很多人反对,砍掉了道路两边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为拓宽城市道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人认为,砍树容易栽树难,政府应该另想办法发展交通,不应该砍树——要路还是要树呢?
    “要路还是要树”是一面倒的想法说法,应引导全面、理性考虑为“如何既留树,又拓路”。即使最后也会出现非二选一不可的情形,也与一开始只执一端相比要好得多。

    92.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103页: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注释“用玉作画轴”应为“用玉作画轴的轴头”,即用玉装饰轴头而非做整条画轴

说明
    以下初中教材中的疑似差错在加粗黑体且“▲……”处——笔者对差错不作分析(之前均有质疑)——或许并非差错。

    93.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春》4页: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94.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比喻》5页: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
    (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李瑛《一月的哀思》)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95.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读读写写”,13页:
    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

    96.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30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97.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36页:
    注:评价等级分A、B、C、D四级。各等级指标分别为:
    ▲A——三项指标全部合格
    ▲B——达到两项指标
    ▲C——仅达到一项指标
    ▲D——未达标

    98.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50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99.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50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0.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50页:
    〔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10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52页: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02.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五猖会》,59页: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103.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五猖会》59页:
    ……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04.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五猖会》60页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105.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79页: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