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279|回复: 0

教材中的容错,奇石述说层次,等等(51—58)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3-1-27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教材中的容错,奇石述说层次,等等(51—58)
51.教材中的容错——一上《升国旗》

教材
    2022学年一年级上册《升国旗》75页: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浅析
    第一、二个句号似不妥。
    如果以句号点断为一个句子的话,那么这里有五个句子。试不按诗歌分行排列而是按文章成行排列,可明显看出第二、三个句子缺乏主语,因为第一、二个句子末尾用了句号点断而使第二、三个句子不可承前省略。试成行排列一至三句,如下: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试补缺: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国旗)徐徐升起。(国旗)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如果把第一、二个句号改为逗号,那么第二、三句主语就可承前省略,也就无须补缺了: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或曰,虽然第一、二个句号使第二、三个句子在形式上欠缺主语,但若把第二、三个句子的主语理解为与第一个句子一样,则无不妥,也就无须纠结了。
    答曰,这是一种“容错”的想法——对错误说法作出正确的理解而不以为错“容错”,此处表象为错用句号,致成分残缺,但据语境可推知正确的说法,故对此不以为非而容忍。愚以为,“容错”的想法,是导致语言之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穿石水滴,是使得对语言之谬由警觉致麻木、由欲改致同流的溃堤蚁穴。“错”即使“容”,错的还是错的——对差错应“零容忍”。
    笔者于2020、2021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52.奇石述说层次——二上《黄山奇石》

教材
    2022学年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47页: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浅析
    述说的层次似混为一谈了。
    课文句子应该有三个层次:1.奇石多;2.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的;3.如叫得出名字“天狗望月”等。现层次紊乱,第三层次与第二层次并列。可改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叫得出名字的,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其中还改了标点,在引号之间加了顿号(也可逗号)。
    笔者于2021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53.教材必须严谨——三上《语文园地》

教材
    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25页:
    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查字典
    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
浅析
    查字典恐怕查不到词语。
    字典以单字条目为主,极少以单字为首组词;词典则以单字条目起头,组成多字条目词语(词和词组):两者职责泾渭分明。再者,虽然单字也可是词(单音节词),但词大多不是单字——词组更不是。如上述第一行文字“小组”、“完成”、“下面”、“活动”、“总结”、“方法”,哪个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的?多为小学生使用的《新华字典》,收字约一万三千;《汉语大词典》,收词约三十七万五千。若查字典可以,也不用出大词典了。教材表述不可不严谨。可把查字典改为查词典,或把“不理解的词语”改为“不理解的字”。
    笔者于2018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54.位置调换一下——三上《金色的草地》

教材
    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66页起(各自然段序号为笔者所加):
    1.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浅析
    第2、3自然段的位置似应互换——整篇课文顺序为“1、3、2、4”。
    第1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都是说草地的颜色,第3自然段相当于是第1自然段的回应和深化。第2自然段说我和弟弟在草地玩耍,近乎插说,即使放在第3自然段后也没什么不妥。
    笔者于2020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55.这儿并不真实——三上《这儿真美》

插图
    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84页:

31.这儿真美.jpg
浅析
    图中房屋前面的雨棚似画错了。
    这雨棚挺沉重的。因为它的结构如同屋顶,是用瓦片(沟瓦和盖瓦)、椽子和檩做成。成行的沟瓦,砌成去水沟;成行的盖瓦,遮盖成行与成行的沟瓦的空隙;椽子,放在檩上架着瓦的木条;檩,支持椽子的构件。这雨棚,整体并不是轻质的成型的PC阳光板或PC耐力板等材质。现在图中的雨棚的下面既无承重之物,其上亦无悬吊之物。这状况在现实中绝无可能。
    笔者于2021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56.这个句号不当——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
    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76页: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浅析
    第一个句号似欠妥。
    第一个句号后的文字,“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其主语应为前面的“海水”,因为它也是说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或言之,冒号应管到第二个句号处(所以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而此处用了句号后,因不可承前省略,而变得主语成分残缺。除非冒号后的它是同一自然段的问句的句群,或有分述词语(如“一是”、“二是”),或分行述说甚或分段述说。   
    笔者于2021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57.怎么变了高明——四上《扁鹊治病》

教材
    2022学年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115页: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浅析
    课文把原著之“功”说成“高明”似不妥。
    原著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课文改写为“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功”与“高明”不可互训。“功”,名词,功劳,对事业的贡献;“高明”,形容词,(见解、技能)高超。《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古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代汉语字典》等辞书,“功”均无“高明”义。”之“功劳”不是生僻字词而非要换个说法不可。改写应忠于原著重要语意而非相反。
       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58.前后缺乏对应——七上《皇帝的新装》

教材
    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113页起(序号为笔者所加):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浅析
    前后似缺乏对应。
    前述①提出“看不见这衣服”的人具两条件任一“愚蠢或不称职”,但后述说这样的人(邻人)只具一条件“笨”②或“傻”③,明显缺另一条件“不称职”。可见,前后缺乏对应。为什么说后之“笨”或“傻”并不对应前之“愚蠢或不称职”?且看“愚蠢”、“不称职”与“笨”、“傻”之义:
    1.愚蠢:愚笨,不聪明。其中“愚笨”,“笨拙;头脑迟钝,不灵活”。
    2.不称职:或水平与能力,或责任心,或兼有,因而不胜任职务;又或非职务之行为与责任不相符。
    3.笨:智力差,不聪明,不灵巧,不灵活。
    4.傻:疾病的一种;愚蠢;不变通;呆;实在;蛮干;别称。
    可见,“愚蠢”与“笨、傻”在“愚笨,不聪明”之义方面重合,“不称职”与“笨、傻”之义不重合。笨只是智力因素,不称职则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甚或兼有,两者不可互训。傻以精神这个主观因素为衡量标准,而不称职以职务(责任)这个客观因素为衡量标准,两者难以互训。
    或曰,后述②、③针对的是“全城的人”而非官方的人——官方的人才存在“称职”与否的问题——非官方的“全城的人”不存在“称职”与否的问题。
    答曰,这是按“需”理解,不足为训。文中提及大臣及随员,骑士等不都在这个“大城市”居住的吗?他们可都是官方的。即使是非官方的,如其他职业(商人、艺人、小手工业者等)人员,不存在“称职”与否问题吗?还有非职务之行为与责任方面的“称职”与否呢?其实,从同文(115页)的这段文字可坐实②、③之缺失: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是“全城的人”,也是紧扣“不称职”与“愚蠢”说事——“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④,或是太愚蠢⑤”。综上,①与④、⑤一一对应,更显①与②、③不对应之瑕。②、③可改为:“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不称
    笔者于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