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7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释似是而非——新差错20(九上)

Rank: 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2-12-5 10: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注释似是而非——新差错20(九上)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50页起: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浅析
    “迁”、“迁客”之释,似是而非。
    一、“迁”之释欠妥
    教材之释,“迁,贬谪、降职”。愚以为,这既非本义,亦非常用义,不应不可如此呈现。
    (一)且看辞书之释(书证略,下同)。
    1.《汉语大字典》——【迁】①登,向上移。②徙居,移换所在地。③移,搬动。④变更,变动。⑤离开;避开。⑥晋升或调动。⑦流放;放逐。⑧贬谪,降职。⑨离散。⑩转退。(11)古州名。(12)姓。
    2.《汉语大词典》——【迁】①登,上升。②迁移;搬动。③迁居,移换所在地。④运销,贩卖。⑤归向,跟从。⑥变更,变化。⑦去,离开。⑧离散。⑨转退。⑩晋升或调动。(11)流放,放逐。(12)贬谪,降职。
    从“1-2”可见词义的演变(只聚焦本义与官场调动义,下同):
    迁——登,向上移(上升)——移(迁移)——晋升或调动——贬谪,降职。其中“调动”为不升不降。
    3.《王力古汉语字典)——【迁】①迁移。迁徙。②变易,变更。③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④放逐,流放。[备考]①离散。②指转移退却。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迁】①迁移。②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③放逐,流放。
    5.《辞海》——【迁】①迁移。②变易。③贬谪;放逐。④古时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⑤中国古代将犯人及其亲属或被株连的人迁离乡土的惩罚。
    6.《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迁】①向上移,迁移。②避开,离散。③晋升或调动官职。又,贬谪,放逐。
    7.《辞源》——【迁】①迁移。②变易。③离散。④徙官。⑤贬谪,放逐。
    从“3-7可见词义的大体的演变:
    迁——迁移(向上移)——晋升或调动(徙官)——贬谪。
    “3-5”有“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升官,升职)”之说。
    “6”之③,晋升——调动——贬谪。
    “7”之④、⑤,从“徙官”(调动)到“贬谪”。
    综上“1-7”,“迁”的本义是“登,向上移(上升)”(引申为“迁移”);用于官场调动中,常用义是“晋升”。教材之释,给人错觉,迁的本义或说是常用义就是“贬谪、降职”。
    《王力古汉语字典》在“迁”的释义中的这么一段话说得明白:
    [辨]迁,徙,移。这组词都表示处所的变动。“迁”和“徙”的意思最接近,两者既可表示居处的迁移,又可用于物体的移徙,也可用于官职的调动,还可用于抽象事物的变动。两者的区别是:“迁”带有由下往上的移动的意思,所以《说文》云:“迁,登也”;而“徙”往往是平面的位移。因此,在使用中“迁”往往带有庄重或上升的意义色彩,而“徙”则多表普通的移动、变易。
    (二)再看史书例证。
    以下加粗黑体的文字摘自《“迁”有“降职”义吗》:
    1.“……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史记·汲郑列传》)
    西汉县令品级为千石至六百石,而太守为二千石。
    2.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入前功,封平陵寺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
    3.(陈骞)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晋书·陈骞列传》)
    4.(虞世基)……仕陈,释褐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迁中庶子、散骑常侍、尚书右丞。(《隋书·虞世基列传》)
    5.(李)垕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寻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编修检讨官。(《宋史·李焘列传》)
    李垕(李焘次子)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中制科,宋元丰改制(公元1082年)后秘书省正字为从八品,著作郎为从七品。
    6.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清史稿·洪承畴列传》)
    以上所举用于职官之“迁”,都是置于比原先高的职官之前,故均为升职义。我们发现,在史书文献中凡是单用之“迁”,都是升职义,而单用表示降职义的用例却没有发现。这无疑表明,在整个史书文献中,“迁”一直都只用作升职义。这一用法与“迁”的本义完全一致。《说文·部》:“迁,登也。”即是升登义,引申为职位的晋升是顺理成章的。
    史书“1-4”在《岳阳楼记》前,“5-7”在后:迁之升职义从来如此。
    从单用(迁)表示降职义的用例却没有发现”更可证,不可单一个“迁”字,就释作“贬谪、降职”的。
    二、“迁客”之释欠妥
    教材之释,“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若代入语境,则说不过去。
    (一)以“据文证义”归谬。
    【据文证义】训诂方法的一种。利用文献语境来探求或证明词义。
    (《语言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年公布)
    1.若代入语境,则岳阳楼只接待降职的官员而不接待晋升的官员,或说是只许降职的官员到此一游而不许晋升的官员到此一游,还有既非降职亦非晋升而是平调的呢?
    难道岳阳楼不就只是国内一个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吗?
    莫非它是朝廷所示非降职官员不可“会于此”之禁地?
    莫非它是官场晋升者或平调者避之则吉的不祥之凶地?
    岳阳楼应是官场调动者(或升或降或平调)顺路(或绕路)的游览之处。于是“迁客”泛指“到外地任职的官员”(包括升降、平调)才合语境。
    2.若代入语境,则“迁客”与“骚人”的结合不对等。
    教材“迁客”之释“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贬义;教材“骚人”之释“泛指文人”,不褒不贬。教材注释可以如此一贬一非贬的吗?
    要与“骚人”之释对等,至少“迁客”须取中性之释,如“到外地任职的官员”。
    (二)且看对“迁客”的正论。
    下面加粗黑体的文字摘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补》。序数为笔者所加,“1、3-6”书证略,另“3”、“4”句序原为“4”、“3”。
    1.“迁客”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迁客”一般“贬谪远调之人”。
    2.(笔者注,以下为广义。本“2”之“迁客”,官职有升有降有平调)白居易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迁忠州刺史,之后时有迁调,或在朝廷任职,或在地方当官。在地方任职是迁调外任,并非贬谪。但也在诗文中常称自己为“迁客”。
    3.……这里的“迁客”指升迁入朝的张丞相。
    4.……这里的“迁客”指的是从军的征夫。
    5.……这里的“迁客”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6.……这里的“迁客”指旅居在外、客居他乡的游子。
    7.如此壮观的巴陵胜景,岳阳楼名胜以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独特地理位置,怎能只有被贬谪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在此聚会呢?无妨将课文中的“迁客”看成一个意义更广的泛指,应包括因升职或降职而迁调的官员以及旅居他乡的游子商旅等,可释为“迁徙旅居他乡之人”,这样方可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开阔意境相呼应。只有涵盖了各类不同的人物,才能在览物之时产生不同的感情。如果只有贬官逐臣和失意的诗人,那只能产生抒悲泻怨的感伤之情。
    (笔者注,部编版教材释为“……后泛指文人”,非上文“失意的诗人”)
    综上“二”之“(一)、(二)”,“迁客”释为“迁徙旅居他乡之人”当更妥当。
参考
    1.《“迁”有“降职”义吗》,作者沈小仙、黄金贵,《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
    2.《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补》,作者董玉芝,《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