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108|回复: 0

温故知新四议——七上《论语》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2-11-7 08:37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故知新四议——七上《论语》

教材
    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51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浅析
    对“温故而知新”的注释似有问题。

    一、注释之归谬。
    教材“温故而知新”的注释可概括为“温习旧知,得到新知”。
    如果脱离下文“可以为师矣”,注释则或许说得过去,结合下文则完全说不过去。
    全国大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在“温习旧知,得到新知”,他们可以此为师吗?按注释是可以的——孔子都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得到新知”就可以为师,那读完高中想当教师的还要读师范吗?按注释是不要的——孔子都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言实践可检验注释的真伪。语言实践,指“温故而知新”之语境“可以为师矣”。很明显,大家都清楚,只是“温习旧知,得到新知”,是不能以此“为师”的。
    我们应“据文证义”,“训诂方法的一种。利用文献语境来探求或证明词义”(《语言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年公布)。
    换言之,一词多义,于语境则仅一义,由此决定训诂应据文证义。

    二、“温”、“新”之义要契合语境。
    “温”(yùn)“积”义——通“蕰”。见《汉语大词典》义项1:

    【温】2 ①通“蕴”。积蓄;含蓄。《荀子·荣辱》:“其长矣,其温厚矣,其功盛姚远矣,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温与蕰同。蕰者积也。”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宋王观国《学林·蕴》:“《广韵》曰:‘蕴,藏也,俗作蕴’……凡此或用蕴字,或用温字,或用酝字,皆读于问切,有含蓄重厚之意。古人多假借用字,故蕴、温、酝三字虽不同,其义皆同于蕰。”清曹寅《喜叶桐初至》诗:“诗惟涤秽囊如洗,温不增华客是松。”

    其他辞书之再证(引例略)。

    《汉语大字典》——【温】通“蕴(酝、蕰)”。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温,叚借为蕰。”1.积藏。
    《辞源》——【温】蕴藏,蕴积。通“蕴”。
    《辞海》——【温】通“蕴”。
    《王力古汉语字典》——【温】㈤通“蕴”。
    《古代汉语词典》——【温】⑩通“蕴”。1)积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温】通“蕴”。蕴藏,蕴积。

    若取“积蓄”义,则“温故而知新”,意为“博古通今”,即既“积蓄”“故”(过去的知识),又“知晓”“新”(今天的知识):知识结构健全——的确“可以为师矣”。其中“而”,而且,表并列,并非“以”(凭借)意,即不主要以、不在多数情况下以温旧来知新。换言之,“温故”与“知新”是并列关系,不是以温故去知新之偏正关系
    知新大都不是在温故中发现、领悟的,如每天记背三加二等于五,很难进步到解数学方程的境界;过分强调温故,会挤占知新的时间精力而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而知新却能巩固和强化旧知,如学习代数能巩固初级算术的知识。
    “故”与“新”,相对为文,都应同样指向“知识”,并非如教材所释,一指“知识”一指“理解和体会”。

    三、书证对“温故知新”诠释。摘抄自《<论语>详解》,序号为笔者所加

    1.东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古今不知,称师如何?”
    2.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颜师古注:“温,厚也,谓厚积于故事也。”
    3.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于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
    4.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序》:“于是博物通人,知今温古,考先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

    从证可看出
    1.“温”在这里是“积”之义,非“温习”义。
    2.“温故知新”之意,另一种说法为“知今温古”;其反义为“古今不知”,或“知古不知今”、“知今不知古”。以“古”代“故”,以“今”代“新”。

    综述,“温故而知新”,乃“博古通今”之意而非“温习旧知,得到新知”之意。

    笔者于2016、2018、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本文为第四次质疑。

参考
    1.<论语>详解》,白平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512月第3次印刷
    2.《<论语今读>译注商榷五则》,田静,《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2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