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642|回复: 0

笔者二次回复——八上《三峡》“沿溯阻绝”之释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2-10-28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笔者二次回复——八上《三峡》“沿溯阻绝”之释

八年级语文教材编写组负责同志:
    谢谢你们10月17日的再次回复。
    笔者有不同看法,表述见下,请斧正。
    你们的再次回复中说:
    至于说前面讲水路不通,后面又说“王命急宣”就可以行船便不合逻辑。其实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自先秦之后几乎断绝,后代文人学者的文章(甚至一些论说文)中所谓形式逻辑的错误比比皆是,无足为奇。这些所谓错误,在今天看来可能是错误,古人却是不以为错的。
    愚以为,笔者第一次回复所述“特称肯定判断若真,全称否定判断必假”,是判断要点之一,它与编者这次回复所述的“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自先秦之后几乎断绝”完全无关,更与其断绝致“后代文人学者的文章(甚至一些论说文)中所谓形式逻辑的错误比比皆是”完全无关。
    换言之,笔者所述的判断反映逻辑规律,这规律不因逻辑学断绝与否而变,也不因其致文章不合逻辑与否而变:因为它是规律。
    例,“这办公室十来个工作人员,没个女的”(全称否定判断,即全是男的)与“这办公室十来个工作人员,有个女的”(单称肯定判断)两个判断中,后判断若真,前判断则假。这道理浅显。
    换言之,单称肯定判断之真,足以实证全称否定判断之假,无须增加人数为“有几个女的”(特称)甚或“全是女的”(全称)才能实证“没个女的”为假。
    同理,注释之“下行的航道”“不能通航”(全称否定判断,即都被阻断)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单称肯定判断,通航)两者中,后者无须添加若干“朝发××,暮到××”之例,更无须罗列所有“朝发××,暮到××”之例。只要后者之单称肯定判断当真,则前者之全称否定判断必假。这道理浅显。
    (一)一词多义。
    “绝”,《汉语大词典》有义项13个,《汉语大字典》21个。其中有与本文所议有关的义项。教材取“断”义,“阻绝”为“阻断”,与《汉语大字典》“⑤距离远;隔绝难通”之义相近。笔者取“⑥横度;穿越”义,引申为在水道上畅通无阻。
    (二)语境定义。
    到底哪个才是,还得看上下文。
    1.语境见“沿溯阻绝”前之“夏水襄陵”。
    夏天水涨,漫上山陵。水量大了,水流快了,河面宽了,河床深了:水路不是更好走了?
    这不是常识吗?
    2.语境更见诸“沿溯阻绝”后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顺流而下,畅通无阻,还一日千二百里。
    此例是通航中距离最远速度最快之例,它是塔尖。既有塔尖,当有塔身,当有海量的“通”且“快”之“常例”(注1),如其他的“朝发××,暮到××”或“×发××,×到××”等——此处并未列举也无须一一列举。此外,所谓“快”,指与非“夏水襄陵”时作比较。这些也都是常识。
    退一步说,即使“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其他的“朝发××,暮到××”,均降至距离不远(如相距只有十里)、速度不快(如一日只走十里),更无“或王命急宣”之“特事特办”(注2),那也万变不离其“通”,“通航”的“通”,而非“下行的航道”“不能通航”。
    简言之,“沿溯阻绝”后之述,若剥去“通”且“快”之“快”,则剩下的就是“通”这属性了。
    那么,以“沿溯阻绝”之上下文,作者是要告诉人们“夏水襄陵”时通航之“通”且“快”,还是要告诉人们“下行的航道”“不能通航”?
    毋庸置疑,应是前者而非后者——除非郦道元不正常。

    “常例”,“特事特办”,均语出编者第一次回复:
    至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前面已经说明是“或王命急宣”,属于特事特办,自不能按常例来解。

备忘
    1.笔者网文《沿溯阻绝之议——八上<三峡>》……2022-09-29
    2.编者第一次回复……………………………………2022-10-05
    3.笔者第一次回复……………………………………2022-10-05
    4.编者第二次回复……………………………………2022-10-17
    5.笔者第二次回复……………………………………2022-10-28

    “1”之笔者网文,输入篇名网搜可获。网文除上贴若干网页外,还上传至教材的编辑。

    “2”之编者第一次回复,要点:
    在当前,“沿溯阻绝”一语一般都理解为: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也可以理解为: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行船。有学者认为,此处采用的是并提 (合叙)的手法,其结构与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相似,应该作 “沿绝溯阻”解,即下行航道畅通无阻 (“绝”作 “渡过”或 “跨越”讲),上行航道艰险断绝。这样下文的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才能解通。其实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素湍回清,绿潭倒影”,文字对应相接,将 “绝”调整到 “沿”后面,结构已不相类。且三峡滩险浪急,水大时,逆水而上是 “不能行”,顺水而下则是 “不可行”,其风险绝不亚于逆流上行,所以说 “沿溯阻绝”是符合实情的。至于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前面已经说明是 “或王命急宣”,属于特事特办,自不能按常例来解。

    “3”之笔者第一次回复,要点:
    1.“沿溯阻绝”之“‘绝’调整到‘沿’后面,结构已不相类”之说,是否表示“沿溯绝阻”(阻与绝互换位置)结构才相类?
    类似“沿溯阻绝”结构有:“兵革非不坚利也。”(本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6页)
    此说是把“兵非不利”与“革非不坚”并提。并提没有说成“兵革非不利坚也”,即“坚”与“利”并不互换位置。
    2.“至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前面已经说明是‘或王命急宣’,属于特事特办,自不能按常例来解”之说——特称肯定判断若真,全称否定判断必假。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一日千里”是特称肯定判断,“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是全称否定判断。

    “4”之编者第二次回复,要点:
    “兵革”一词“泛指武器装备”,不宜当成并列短语,因此也就谈不上“并提合叙”。宋陈亮 《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锐,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兵革”直接一个“锐”字。此外,“阻绝”一词,《汉语大词典》有两个义项:隔断,拒绝。它们都不是并列式,没法与“沿溯”形成“并提”。至于说前面讲水路不通,后面又说“王命急宣”就可以行船便不合逻辑。其实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自先秦之后几乎断绝,后代文人学者的文章(甚至一些论说文)中所谓形式逻辑的错误比比皆是,无足为奇。这些所谓错误,在今天看来可能是错误,古人却是不以为错的。
.  
    “5”之笔者第二次回复,就是本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