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是城市的“静脉”,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以“天下无废”的理念推动垃圾治理转型升级,其中蕴藏着万亿级的产业机会。深圳在垃圾治理领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等优势开展跨界融合,以碳普惠推进全民深度参与垃圾减排,打造垃圾治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推动整个产业市场化发展,打造国际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
1、以碳普惠推进全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量。
源头减排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提高全民的垃圾减排意识非常重要。2021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构建品牌显著、吸引力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深圳应该尽快推出垃圾处理的相关方法学,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相结合,把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纳入碳普惠体系。
2、创新驱动打造垃圾治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
依托深圳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以垃圾治理为应用场景,引导和鼓励企业发挥深圳数字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垃圾清扫、分类、运输、检测等自动化设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从投放垃圾分类、转运到处理全链条的智慧化、平台化管理体系,形成垃圾治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并向全国、全球推广。
3、跨界融合加快促进市场化发展。
垃圾中有金矿 30-40%的生活垃圾中可以回收利用; 1吨废塑料可提炼600公斤柴油; 1500吨废纸循环利用,可以节省约1200吨纸的林木; 1吨易拉罐熔化能获得1吨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带动4000万-50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通过引导形成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发展模式,形成“造血”功能。目前,深圳已经夯实了垃圾前端分类的基础,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打通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之间的梗阻环节,探索开发“静脉产业园”强化后端利用,并形成畅通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金融创新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界融合,与相关平台合作,探索以垃圾回收利用为场景开发积分、信用激励等应用,以绿色金融赋能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军万亿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