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615|回复: 0

有话应讲未讲——七下《助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2-7-18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话应讲未讲——七下《助词》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助词(一)》,92页(各自然段前序号为笔者所加):

    ①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②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例如:
    ③(1)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4)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杨绛《老王》)
    (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杨绛《老王》)
    ④“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明确”“牧童”“极其郑重”“嘹亮”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得”则主要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⑤“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后边加“的”,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如“所写的”“所说的”“所认识的”“所面临的”等。
    ⑥“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例如:
    ⑦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浅析
    关于“所”的阐述似有话应讲未讲。
    关于“所”的阐述,见诸①、②、⑤。其中①、②为总述,概述,⑤为分述,详述。

    一、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⑤说“所+动词+的”就“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呢?教材语焉不详。
    其实,它们全都在“的”后隐去了中心语。如“所写的”,隐去中心语“字(或文章等)”,补足为“所写的字”,整个为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无论是隐去的中心语还是补足后的偏正短语,都是名词性词语。而要表达同一内容,可说“所写的”(所+动词+的),也可说“所写的字”(所+动词+的+中心语)。
    同理:
    “所说的”,隐去中心语“话(或道理等)”,补足为“所说的话”;
    “所认识的”,隐去中心语“人(或事、物等)”,补足为“所认识的人”;
    “所面临的”,隐去中心语“困境(机遇等)”,补足为“所面临的困境”。

    二、所字结构也有“所+动词”不须“+的”之例

    如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写作》:“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所见”,是“所+动词”而无须“+的”,它是名词性成分,等于说“所见的”,也等于说“所见的人(或事、物等)”。
    “所闻”、“所感”同,不赘。
    像⑤那样只讲“所+动词+的”,但不讲也有“所+动词”,是一大缺失。
    若⑤那样唯一“所+动词+的”,则“所+动词”算什么,所见、所闻、所感算什么?

    三、综上

    要表达同一内容,可如“二”之说“所见”(所+动词),也可如“一”之说“所见的”(所+动词+的),还可如“一”之说“所见的人”(所+动词+的+中心语)。

    四、其他

    1.体例应一不一。
    ②介绍结构助词共五个。其后有例句的助词四个(“的”、“地”、“得”、“似的”),没例句的助词一个(“所”)。学生较熟悉前四个助词,而对后一个助词较为陌生——不是更需要例句帮助理解吗?
    2.④的“‘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之说有欠严谨。
    应说“得”用在词语之后而非单个的词之后——词语包括词与词组(短语)。
    如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这里,“把景物描写”是偏正短语(简言之为词语)而非单个的词。
    教材可改为:“‘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之后。”
    3.⑤的“‘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之说有欠严谨。
    应说“所”用在词语前边而非只是单个的词的前边。
    如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这里,“要介绍”不是词而是词语(短语)。
教材可改为:“‘所’用在一部分动词性词语的前边。”
    4.体例应一须一。
    实际上,教材多处用“词语(短语)”的。如④说“的”、“地”时,用“词语”而非用单个的“词”,如⑥说“似的”时,用“词或短语”也不是用单个的“词”。所以“2”、“3”说要用“词语”而非单个的词是通盘的考虑。

    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