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活动: 4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马未都先生在讲艺术的审美层次时认为,“含蓄美”是比“艳俗美”高一层次的艺术美的表现形式。相对于“艳俗美”打动的是人的眼球来讲,“含蓄美”打动的是人的心扉。
所谓“含蓄”,就是思想情感不直接说出,而以委婉曲折的方式加以表现。含蓄与直露、周详相对立,如果说含蓄是一种富于暗示性的、以少言多的表达,那么,直露、周详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直接说出来,一览无余、不厌其烦地说尽说完,不给读者留下审美想象的空间。含蓄美有一种若明若暗,若隐若现,水中观月,雾里看花的朦胧美感。中国画最讲究含蓄,即从画面上有限的片段情节,来反映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部分,画外有画。
在摄影艺术中,“含蓄”是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拍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能藏则藏
摄影中最常见的含蓄手段是留有余地,不把所有事物一览无余地全部交待出来,能藏则藏,让画面产生悬念,增强摄影作品的“故事性”,使观者浮想联翩,思之无尽,给人以想象,激励人的情感,引发人的思考,有助于唤醒欣赏者的审美想象,提高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如《非遗》中,画面元素相当简单:人影、几双新做的手工布鞋、做鞋的工具和小凳子。在三四十年以前的农村,许多家庭主妇空闲时都自己动手为家人做布鞋,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穿布鞋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手工布鞋的技艺竟然成了非遗,作品没有把非遗传人的做鞋师傅收进画面,仅有其在地上的动态的影子,把悬念与思考留给了观者,含蓄而非直白。
《非遗》朱永中摄
2、借物暗喻
不正面表达作者的本意,而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观念。如著名摄影家黄翔创作于1977年的《十月的螃蟹》,用煮熟的三雄一雌4只螃蟹暗喻被粉碎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几只断脚暗喻“四人帮”的爪牙,国酒茅台、两只酒杯、喜羊羊造型的酒壶表达人民群众对粉碎“四人帮”的喜庆的心情,菊花的影子交代了时间。
《十月的螃蟹》黄翔 摄
著名摄影家莫毅的作品《晒被子》画面更简单,借几条被子的面料、图案、色彩暗喻了城市化速度与新的城市人审美观与生活状况的差异。
莫毅作品《晒被子》
3、比喻意象
比喻是展开想象与联想,营造意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比喻句形象生动,恰切自然。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愁,水是愁的形象载体,水成为愁的意象。以竹喻气节、以松喻傲骨、以梅喻春的到来等等,都是含蓄美。 渠成的《规则与高墙》把交通路标比喻“规则”,高墙常是监狱的代名词,“规则”投影在“高墙”上比喻什么由观者自己去理解。
《规则与高墙》渠成 摄
4、对比联想
通过对画面内容的对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往往这样的摄影作品内涵极为丰富,以看似极普通的画面反应社会现实。
《 将了谢军姐姐一军 》 刘书义 摄
刘书义的《将了谢军姐姐一军》再现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军与儿童棋手对弈的动人情景。作品通过谢军与儿童棋手的身份、年龄、神态的对比,将“似”与“似”之间通过诙谐有趣的瞬间强调出来。从画面上看,应该是棋后谢军应邀与小棋手进行指导性与示范性的友谊比赛,双方都下得很认真投入,观众也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棋盘,赛场井然有序,显得十分安静,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场真正的比赛。而小棋手那富有挑战性的眼神和姿态却似乎又不是一场真正的比赛,而是一种指导与示范,尽管他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观者从这些对比中能联想到小棋手的聪明、好学、好战与谢军对小棋手指导的热心与认真。
5、朦胧美感
《寒窗》 朱永中摄
朦胧就如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琵琶女到底有多美,美在何处?没有直接描写出来,但也就因此表现出一种引发读者想象的含蓄美。朦胧不是语言不清,更不是表意的模糊,而是一种在语言上给人以多解性的艺术审美方式。
6、幽默诙谐
幽默摄影看似轻松,却严肃认真,有深厚的内涵,能令人回味,是常见的一种摄影艺术表达形式。
水表工刘涛的扫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散发出神秘、讽刺、温馨、迷人等多重魅力。
刘涛摄影作品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将金伯宏的这幅作品起名《51 234》,几个音符的运用,给作品增添了幽默感,又点出了画面中五个孩子的关系:老大抱着老五,领着老二、老三、老四在奔波,其父母的负担更可想而知了。人们在回味这个标题时,自然会悟出“多子多负”这个浅显的道理。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计划生育的政策。
含蓄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摄影艺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注重摄影的含蓄美,不但有助于提高摄影者的想象能力,感受摄影美,提高鉴赏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摄影者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含蓄美”更高一层次的艺术审美形式是“矫情美”。关于摄影的“矫情美”下一篇再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