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8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谓变成偏正——八上《中国石拱桥》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12-23 17: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主谓变成偏正——八上《中国石拱桥》

教材
    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栱桥》,99页: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注释
    〔张鷟(约658-约730)〕唐代文学家。他在《朝野佥载》中说,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意思是,(赵州桥)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新月,又像是入涧饮水的长虹。
浅析
    原文与注释似有出入。


    原文,指“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注释,指把原文解读为“穿出云层的新月”,“入涧饮水的长虹”。
    所谓有出入,原文是主谓短语(主谓宾),注释是偏正短语(定中),两者语法结构不一。这显而易见。
    因为语法结构不一,导致表达的语意也不一。“初月出云”,动词性,说的是“什么干什么”;“穿出云层的新月”,名词性,说的是“怎样的什么”。“长虹饮涧”与“入涧饮水的长虹”类同。
    换言之,原文把对象(新月、长虹)写活了,而译文则由动趋静——至少不那么生动了。
    注释首要讲究的是“信”,即真实性,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理。其中“意”为语意。教材注释随意改变结构,随意改变语意,自说自话,失实失误,是为不“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注释理同。


    范例一。同是教材注释。
    见审读版七年级上册133页《鸟》(笔者于2014、2015年参与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审读工作):

    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
    注释
    〔戟张〕这里形容鸟的羽毛张开如戟。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者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原文“戟张”,偏正短语,意为“如戟张开”;注释“张开如戟”,主谓短语。
    正式出版时(2016学年)改为(这篇教材2017学年删去):

    注释
    〔戟张〕这里形容鸟的羽毛像戟一样张开。……

    范例二。类比。病句的修改。

    病句:在改善学生生活上……
    改动1:对于改善学生生活……
    改动2:关于改善学生生活……
    改动3:在改善学生生活的问题上/方面……
   

    三个改动都通顺,但问题是哪个更合原意?
    改动1“对于……”,变成对象义;改动2“关于……”,变成关涉义;改动3“在……问题上/方面”,变成方面义。惟改动3维持原句结构,忠于原意。(参考:《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注释,同样不是通顺就可以的。


    若依教材注释,则原著的句子还原为“望之如‘出云初月,饮涧长虹’”而非“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即无法还原。可见,教材注释站不住脚。
    若依原著句子的结构、语意,则可译作:“(赵州桥)看起来好像是新月穿出云层,又像是长虹入涧饮水。”


    “长虹饮涧”之“饮”,或许不是“喝”之“饮”,而是“没入,隐没”之“饮”。

    【饮】⑤没入;隐没。如:饮弹。《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高诱注:“饮羽,饮矢至羽。”《汉书·游侠传·朱家》:“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颜师古注:“饮,没也,谓不称显。”《后汉书·蔡邕传》:“臣一入牢狱,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李贤注:“饮,犹隐却告人姓名,无可对问;章者,今之表也。”(《汉语大字典》)
   

    若义为“没入;隐没”,则与“新月出云”之“出”成对举。一“出”,一“没”;一“显”,一“隐”。

    笔者于2017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