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27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误区你涉足过吗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9-14 08: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误区:分不好没关系,还有人帮着兜底

   对策:谁产生垃圾谁负责分类投放
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全链条的起点,它的实施主体、责任主体在于居民,但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这项工作推着推着,就有人开始代替居民来做,或是保洁员,或是分类指导员,甚至是明确设岗的“二次分拣员”。显然,垃圾分类如果异化成为“先混后拣”,那么无论从资源投入、产出质量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看,都达不到它原本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分拣环节即便存在,也必须要以每一位垃圾产生者的分类投放为前提,且其操作场景和时间不能与居民投放环节有重叠,避免给公众传递“分不好没关系,还有人帮着兜底”的错误信号。
分类投放轻易被二次分拣代替的重要原因,在于不少管理者认为“公众难以改变”,或者说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缺乏信心。不过,很多时候,把公众改变看得过于简单,也会产生问题。意识提升、行为改变肯定离不开宣传教育,很多学术研究也都确认了这一点。过去十多年来,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不可谓不多,但为何没有带来居民行为的明显改变?其重要原因是宣教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认真设计,经常只停留在“贴标语”“办讲座”“搞活动”“送桶送袋”这些传统做法上,导致信息传递过于单向且不够连续,对受众的思想触动程度低。
实践证明,宣教活动要做得有效,需识别出真正能影响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内容和形式。上海复旦大学可持续行为课题组在分类行为改变的议题上做了长达9年的跟踪研究,识别出一套行为改变的关键影响因子,包括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对活动实施能力和结果的信任、一定的规范、必要的设施和资源、责任划分、情感激励等,还建立并反复验证了一个从树立分类意愿到养成习惯的行为理论模型。
根据模型,课题组对上海市近年来之所以能在街道层面大规模、快速提升居民分类投放的效果给出了科学解释:一是确保基本硬件设施到位,包括夜晚照明、冬季暖水这些会显著影响居民分类投放意愿的辅助设施;二是通过志愿者辅导、宣传、保洁员行为调整等多种方式,让居民认识到自身的主体责任,即谁产生垃圾谁负责分类投放;三是安排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或督导员在投放地点有序值班,特别注意值班过程中“动口不动手”,即原则上只做口头提醒、引导,不直接帮助居民进行投放或分拣。通过观察社会组织在一些社区的成功实践,课题组还强调,相比简单的信息供给,大量的人际互动更能引发居民意识和行为的改变,这也从学理上说明以往那些相对简单的宣教方式必须改变。


  误区:各种处理“神器”可快速解决厨余问题

  对策:把分类处理设施的准备放在前面不计成本代价追逐短期效果,多少反映出一些管理者或实践者“急于求成”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体现在厨余垃圾处理的技术选择上。从废物类别上看,垃圾分类的一大难点在于厨余,因为不仅在投放端居民会觉得麻烦,在运输、处理端也需要专门管理和一定的时间投入。比如好氧堆肥,处理周期达45~60天,相比填埋和焚烧作业来说慢了许多。正因为如此,有企业推出了各种厨余处理“神器”,以迎合各方快速解决厨余问题的需求,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24小时堆肥机”以及安装在家庭厨房水池的厨余粉碎机。
快速堆肥机购买价格不菲,运行成本也很高,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地方和单位趋之若鹜。科学研究表明,它的处理产物并非真正的有机肥料,只是经历了烧焦和脱水过程的废物,直接施用可能给土壤造成严重损害。再说厨余粉碎机,把厨余打碎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既让居民感觉很便利,也使环卫部门省去了单独清运的麻烦。然而,只要稍稍有些常识,就知道这不符合环保的原理,因为它并没有真正处理垃圾,只是将垃圾转移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难度和经济成本更高。事实上,这些“求快”导致的负面后果始终存在,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识别和重视。
根据复旦大学可持续行为课题组的研究,分类后垃圾的最终去向和处理结果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延续是一项关键因素——如果居民知晓分出来的垃圾得到很好的分类处理,那么分类行为肯定会得到强化;反之,如果发现分出来的垃圾又被混合,或者没有得到合理处置,则会开始怀疑自己行为调整的意义,继而产生负面反应。
近几年,随着分类收集、运输能力和执行效果的改善,影响公众对行为改变结果信任的主要问题变成了分类处理设施的不足和处理能力的缺口。以分类效果最好的上海市为例,截至2020年6月,上海居民每天能分出的厨余垃圾达到9600吨以上,而当时该市的生化处理能力仍有几千吨的缺口,使得相当一部分被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不得不送往混合垃圾处理设施。
从履行职能的角度,各地政府应把分类处理设施的准备放在前面。这里所说的准备,不一定是马上要有建好并运行的设施——这也不符合大多数中国城市目前垃圾分类制度推行的现实,而是至少要有能够向公众说明的设施建设规划,好让居民有清楚的预期,相信自己的坚持和等待值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2
发表于 2021-9-14 15:21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专业了,看不懂不接地气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3
发表于 2021-9-15 08:47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专业了,看不懂不接地气

后续更新接地气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围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发表于 2021-9-30 17:23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
发表于 2021-9-30 17:23 |只看该作者
围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