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3080|回复: 1

深入社会“神经末梢” 实现全域强制垃圾分类全覆盖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0-12-15 22:13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去年以来,广州实现全域强制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了基层社区全覆盖、城乡统筹全覆盖、政策体系全覆盖和考核监督全覆盖。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广州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奏响一曲超大城市垃圾分类合奏曲,为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老城市实现新活力释放出强大动能。

基层社区全覆盖

建立“五位一体”联动机制

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遮雨、洗手、夜间照明等配套功能一应俱全;废弃果皮、蔬菜倒入智能回收箱将实现“变废为宝”,制成环保酵素巧妙运用于日常生活……

走在越秀区东山街新河浦社区,满眼皆是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实践,全民参与分类、各方动员助力共同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有赖于建立垃圾分类治理的长效机制。”越秀区东山街党工委书记许波介绍,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东山街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辖区内居住小区、机团单位、经营场所等成员单位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定期参与会议,协调解决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实现“政府牵头、齐抓共管、全民参与”。

2019年8月16日,新河浦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15个机团单位、2名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代表和2名群众代表出席会议。

和东山街一起探索垃圾分类的还有北京街都府社区。社区辖内的垃圾分类先进单位区中医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会议成员均为辖区机团单位和在职党员。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组建在职党员垃圾分类先锋队,积极落实“三个做好”,让在职党员坚持在家里、在本单位、在本社区都做好垃圾分类。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目标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政府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的原则,构建社区垃圾分类共建共治体系。

现在,广州每个社区党工委书记手中都有一本被称为“社区垃圾分类十二步工作法”的小册子。这本册子对基层干部如何组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如何安排社区干部和党员逐户上门沟通、如何解决邻避问题组织社区居民确定分类投放点等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详细指引。

广州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管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依托社区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平台,多方共谋、共建、共治、共评,统筹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目前,全市1614个社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普遍建立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23万在职党员回社区加入联席会、参与垃圾分类桶边指导。

海珠区南华西街敬和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房屋组成的混合型社区,社区实施南华西二期微改造后街巷风貌焕然一新。

原来,敬和里社区划分为3个党建网格并成立楼宇党支部,将垃圾分类融入社区党建工作中,着力构建“网格先行、党员带头、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格局。聚焦“楼层撤桶”“投放点选址”等难题,楼宇支部牵头召开“线下”议事会和“线上”讨论会,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建立起的共建共治的社区管理体系,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垃圾分类联席会议迅速扩展职能,快速构建起辖内机团单位、居民群众的沟通反馈平台,为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马鞍山社区锦尚蓬莱小区共有1336户业主,庞大的基数让社区疫情排查工作遇到不小困难。“居委会之前开展垃圾分类等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志愿服务队伍,这支由物管工作人员、辖区在职党员等人员组成。”马鞍山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达栋表示,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废弃口罩,引导居民在“穗康”申报健康情况,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加强检查登记。

依托垃圾分类动员体系,借助楼长、志愿者入户等机制,大部分社区已经建立起直达家庭的宣传渠道,这些渠道成为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发动居民参与创文的快速通道。

城乡统筹全覆盖

村里刮起“文明新风”

四大垃圾分类设施“神器”进村巷,定时定点设四个时段,8小时都可投;餐饮店也要“交作业”……今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中村垃圾分类优化提升试点工作,广州垃圾分类的“触角”延伸到城中村等地区。

白云区作为广州人口第一大区,城中村流动人口倒挂情况明显,租客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限。“如果屡次发现不分类,我就不租给他了。”黄女士是均禾街土生土长的清湖村人,也是一名栋长。为破解难题,白云区全面推行“栋长负责制”,建立村社监督房东、房东监督租户的约束机制。

作为超大城市,除了居民社区,广州还有农村、城中村和集团单位等各种社会形态。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运动,只有奏响合奏曲,才能更有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019年8月13日,《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计划指出,通过城乡全域同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方位覆盖,标志着广州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全面开启。

拿出积分卡,刷上二维码,桶口自动开,垃圾投放好,积分存起来……简单几个动作,从化区西塘村村民张姨就完成了一次垃圾分类投放。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在全省首度引入垃圾分类智能平台“美丽银行”,村民存进去的是垃圾,取出来的是可以兑换商品的积分。

2019年9月10日,广州市2019年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暨乡村公厕建设进展情况通报会在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举行,要求广州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7个涉农区围绕“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主线,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区、镇(街)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年度工作目标总体规划,同步推进。

目前,全市1144个行政村全覆盖实行垃圾分类,还重点打造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涌现出白云区大源村、花都区竹洞村、锦山村和从化区西塘村、莲麻村、南平村等一批示范点,花都区被列为省内唯一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

“广州流动人口多,所有社会形态都有,这一点和北京、上海不一样。”作为环评专家,海景博士是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第二期委员。她认为,广州一直全方位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老百姓的知晓率、分类准确率和参与度都在逐步提高,这也是居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只有市民整体素质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随之提高。未来,垃圾分类成为广州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长效机制全覆盖

推动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

要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还需要制度进行约束。

早在2011年,广州市就施行了国内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经过多次修订,《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配套考核、奖励两个管理办法,阶梯计费、生态补偿、低值回收三大经济激励政策,12个场景精准指引及多项实施细则,形成“1+2+3+N”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

广州不仅首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作出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定,还抢先打开了垃圾分类立法之门。2018年8月20日上午,一名李姓男子在广州市黄埔区中山大道附近,将一批菜谱、餐馆淘汰的废旧餐桌等物品,随意丢弃在马路边。两名执法队员当场向李某处以罚款200元。

而这,不仅是广州,更是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目前,全市11个区均有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立案。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广州市累计检查单位10万余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1648份,立案4520宗份。通过强制规范和教育引导“双管齐下”,促进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与此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广州地区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并进行考核,纳入主题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和全市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借助创文领导小组,统筹城市垃圾分类和文明创建工作,每年召开全市大会,同步动员、同步推进、同步考评,有力推动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

有了政策,还要监督执行才能见成效。广州不仅实现了政策体系全覆盖,还要实现考核监督全覆盖。

目前,广州已建立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垃圾分类考核体系,实行年度指标任务分解、常态化督查督办,分类责任人日自查、社区周巡查、区街月汇总、市区季考核管理。每季度通报公布考核排名结果。对排名靠后的区和镇街进行一把手约谈,层层压实各级责任。

“垃圾分类是久久为功的事情,制度是压实推进的保障。广州的制度比较谨慎,但是一旦推出都能执行,这一点广州的思路非常清晰。”海景博士给广州的这一做法点赞。长效机制的建立,将继续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高质量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广州样板。

■样本

一家百年名校的垃圾分类实践

每天清晨孩子们打扫校园的身影,成为日常的风景;就餐时,志愿者在餐具回收点引导同学们分类投放……在红墙绿瓦的百年名校执信校园,“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是师生的共识。

垃圾分类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从孩子们抓起,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执信中学通过“三融入三结合”的途径,鼓励引导师生关注环保、投身垃圾分类行动,形成了垃圾分类实践的“执信经验”。

环保理念三融入:立德树人有成效

“垃圾分一分,校园美十分”“环境美一分,健康加一分”……台上,执信中学老师罗朝霞,以情景短剧、垃圾分类宣传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向课堂内的学生讲授广州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在垃圾分类上“从我做起”。

2019年9月,广州市首次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广州市教育行业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在执信中学启动。随后,全市3400多所学校都在开学一周内组织了一次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动员200多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小手拉大手”,辐射超过50万户家庭。

今年9月开学典礼上,何勇校长以“勤于修身、俭以养德”为主题给同学们上了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我们学校的学生已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多年。”执信中学党委书记陈民介绍,早在10多年前,参与团委志愿活动的学生便意识到被丢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具有回收价值,并号召师生家长及志愿服务中的帮扶对象收集可回收物变卖,由此形成了执信中学最早的垃圾分类实操经验。

这支志愿服务队在一代又一代的执信师生中延续,并带领全校其他师生持续参与垃圾分类。2013年,学校获评为广州市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11月,学校获评为广东省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执信中学还被中央文明办指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

陈民表示,通过“三融入三结合”的途径,校园垃圾分类落地见效,“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成为执信校园师生的共识。

在图书漂流活动和毕业班赠书活动基础上,推动教材循环使用活动……陈民表示,执信中学将垃圾分类融入国家课程体系中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在现有的校本课程中,超过10%的课程涉及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学校为垃圾分类教育专门开发了STEM校本课程《智能分类垃圾桶设计与制作》等。

班会课上学习垃圾分类;参与废旧电池和废旧纸张的回收活动;宿舍文化节中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每次值周时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2班的王宁来说,进行垃圾分类,早已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我们主动分类;在家,我父母不小心扔错了垃圾桶我也会及时提醒他们。”

垃圾分类教育和行动“三融入”,不仅体现在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校外的“第二课堂”,也成为三融入的重要部分。“去年11月,我们作为志愿者走到社区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能为环保做贡献令我感到自豪。”王宁说。

教育行动三结合:垃圾分类持之以恒

执信校园里,美丽整洁的环境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师生共同栽种的绿色志愿者长廊,充满书院气息和人文情怀……执信中学把垃圾分类教育和行动与劳动教育、环境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此外,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实行责任人制,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范,将长效机制践于行。

目前,执信中学与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多次分年级分批到合作单位开展社会实践,要求每个学生三年的社会实践地必须涵盖红色教育、高新科技、生态环境等,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认识,拓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将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求师生强化杜绝浪费、减少垃圾、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清洁卫生劳动,做到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在校园里我们倡导减少制造不必要的垃圾,有些班级倡导不设垃圾桶,从源头上引导减量。我们开展过校园配置垃圾桶数量的大讨论,通过实践证明校园里合理配置垃圾桶数量和恰当的摆放位置能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陈民介绍,创建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后每天产生的其他垃圾从生均1.058升降至0.6458升;每天产生的可回收物从平均每天10公斤增加到14公斤。餐厨垃圾从每天人均0.3846升减少至每天人均0.3567升。

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创建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每学期围绕垃圾分类和环境教育为主题开展一节主题班课、一次主题黑板报、一次国旗下讲话、一个科技项目展示、一个项目参赛、一节公开课等“六个一”环保教育活动,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在校园蔚然成风。

学校将创新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融合“5G+Ai”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探索通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研究项目,开展科研,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垃圾分类为执信学子带来了改变:在观念上,同学们意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有做好分类,我们才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习惯上,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浪费,从源头上减量,对垃圾进行分类。”陈民表示,广州市执信中学将以垃圾分类为抓手,积极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努力成为全国文明校园的一面旗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加油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