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
钱氏后裔秋祭宋代惠州太守钱酥
其后代计划将祭祖文化活动申请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11月09日惠州日报数字版 A06版 文化
钱氏祠堂。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秋季重阳前后,是惠州很多村子的祭祖时节。10月31日,来自广东、湖南、广西等地约300名钱姓子孙,来到(惠州)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泮沥村钱屋村民小组寻根问祖,在钱氏宗祠和钱酥墓举行秋祭始祖文化活动,缅怀岭南钱氏始祖、宋代惠州太守钱酥,共叙宗亲情谊,共谋发展之计。
钱酥曾修水东街和整治惠州西湖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泮沥村钱屋村民小组建有供奉钱酥的钱氏宗祠,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我市文物工作人员判断其为“筑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清光绪年间”,并将其列入仲恺高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明清两代的《惠州府志》《钱氏宗谱》等文献记载,钱酥是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的第十世孙。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考中进士,于元丰七年(1084)至元祐元年(1086)任惠州太守。
钱酥让惠州人称颂的政绩是为原本地势低洼的水东筑路,方便府县两地(今桥西、桥东)群众行走。明代惠州进士吴高在《惠州修路记》称:“耆老善士告予曰,昔水东地势低洼,宋守钱酥筑作平直,郡人便之,为立思德坊。”此外,钱酥除了筑路,还发动老百姓修筑河堤,防止洪水侵袭农田。钱酥发现惠州城西诸湖与杭州西湖有相似之处,于是召集富商、绅士捐款捐物,号召民众修建小湖泊,并将丰湖称为西湖。惠州史学界认为,惠州西湖一名出现在史籍上,是苏轼来到惠州(1094)之后。钱酥比苏轼到惠早了10年,西湖得名于钱酥也不是不可能。
钱酥68岁辞官告老,先是定居惠州水东街,后来搬迁归善县火岗乡(今沥林罗村火岗),后再搬迁沙堆白云嶂(今镇隆井龙村南面山脚)居住。在白云嶂居住几年后,钱酥再次搬迁至平原地区居住。钱酥此次选中的地方,位于潼湖流域平原地带,土地旷阔肥沃,适合居住繁衍,钱酥定居后,将其改名为钱屋。钱酥享年83岁,葬于距离钱屋不远处的镇隆游蛇山。
据钱酥墓碑文可知,钱酥生有一子,名钱勣,钱勣又单传一子,名为钱玮。钱玮则生六子,六兄弟多分布岭南各地繁衍生息,“四世凡昆弟六人……长籍惠州城水东街,二籍归善钱屋乡,三籍增城东门,四籍博罗罗阳,五籍三水,六籍东莞板桥……”沥林钱屋正是钱玮第二子的后人,岭南钱氏于是以钱屋的钱氏宗祠为祖庭,钱屋也成为惠州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有关宋代太守的遗迹。
岭南钱氏后裔传承惠州太守精神
钱酥血脉相传已有40多代,后裔遍布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乃至海外,约有人口近30万人,成为岭南地区一旺族和望族。每年秋季,岭南钱氏子孙都前来惠州拜祭钱酥,成为一种习俗。
为更好地挖掘岭南钱氏文化,钱酥的子孙成立了广东岭南钱镠文化研究会,编撰《岭南钱氏》内刊,重修钱屋钱氏宗祠,每年派代表到浙江杭州参加先祖钱镠的纪念活动,打开了与外省宗亲交往的大门,促进惠杭两地交流。10月31日秋祭始祖文化活动中,该研究会举行了第六届会旗交接及领导班子颁证仪式,计划用3年时间,编修《岭南钱氏大族谱》,理顺和延续钱氏宗族的文化脉络。
作为钱氏宗祠所在地,钱屋村民也牵头成立了惠州仲恺高新区钱镠文化研究会,将钱氏家族家训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建设邻里和谐、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新农村。
惠州仲恺高新区钱镠文化研究会会长钱新发介绍,最近几年,钱氏后人计划将岭南钱氏千年祭祖文化活动申请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一位贤能太守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故事,将岭南钱氏历史文化总结升华,世代传承。
另据钱屋村民的回忆,该村曾有一座侯王庙,供奉着钱镠和岳飞,村里流传着钱氏后人与岳飞亲眷后人同舟共济的佳话。钱新发认为,该庙在数十年前受人为和自然毁坏,但如果能重建这座庙宇,对丰富钱屋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海内外钱氏子孙都具有重要意义。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