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170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措并举织牢学生安全“防护网”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9-25 2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2 V3 E% n; O- M: Y0 k5 ^+ \8 ^" h3 k. A

* g/ D, ]- ?& o. f5 I2 V  加强防范戒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各地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定期开展各类安全专题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注重家校协同,以上下学途中突发安全事件应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让安全意识融入家长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 D& a6 x9 O5 c  
8 C  U! p" L% u& W% ~2 q) e. m  9月2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0年第5号预警指出,广东、湖南等地近日发生暴力伤害学生事件,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加强指导,妥善处置。目前正值秋季开学复课之际,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各地要记取近期学校安全事件的惨痛教训,以预防学生暴力伤害、校园及周边治理、学校周边特殊人群管控为重点,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起底式大排查,扎紧扎实学生安全“防护网”,尽最大气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 t2 c8 g' Z: T/ ~0 q! |, ~
  " ~1 K+ a# @2 \( n, m( [
  近年来,各地时有发生暴力伤害学生事件,造成部分学生伤亡悲剧,令受害者家庭陷入痛苦之中,社会大众也为之恐慌不安,凸显了此类行为的危害性。暴力伤害学生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其性质极为恶劣,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大,往往会激起民众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各界要求严厉打击暴力伤害行为、严惩犯罪嫌疑人、维护学生人身安全的呼声不断。
+ c1 n" a" S5 ^$ Q; G  
) s: F- v" i8 o2 l& _  多起事件表明,暴力伤害学生大都是突发性事件,集中于上学、放学期间,在学校门口或者距离不远的街道。由于事发突然,受害者又是中小学生、幼儿群体,面对暴力缺乏抵抗能力,如果不能及时阻止,会给孩子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对暴力伤害学生事件需要采取全方位防治措施,以多措并举的手段防范暴力伤害,并建立迅捷响应机制,在最短时间内制止犯罪行为,尽量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全力保护学生安全。: u) C5 H5 }$ _; I- O1 j; n2 \; E8 f
  % ]7 `$ x& v  K2 C/ g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学校聘请的保安负责,或者与安保公司合作。部分学校条件有限,甚至只有一两名老年人看门,往往缺乏专业训练,应对突发暴力伤害行为的能力不足。各地需要从制度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各地学校配备合格的安保人员和防暴设备,并对其加强日常训练,定期进行防暴演练,以提高防范能力。8 [8 ~7 u  _* J. `; r( q6 {
  
) v$ t3 `+ I( {  从打击暴力伤害学生犯罪的角度看,最有效的震慑和防范手段是加强警力戒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因此,有必要探索在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设立岗哨,安排交巡警流动执勤、巡逻排查,一方面可以维持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秩序,保障学生通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震慑力,吓阻犯罪分子,防范暴力伤害学生犯罪行为发生。如果发生暴力犯罪,现场警力也可及时出手控制,以尽力减少伤亡。3 K9 _' x9 F1 P: I( w. }" g" _! K
  
$ M/ U. j; \9 B7 o0 T- e4 W9 d- X  加强防范戒备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的预警部署,各地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类安全专题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注重家校协同,以上下学途中突发安全事件应对为重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让安全意识融入家长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6 G" r& r* e. X4 J* V3 L
  
5 h% {# X+ z% z  暴力伤害学生的行为,乃是向弱者下手,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暴露出犯罪分子内心的软弱。从各地发生的案例看,大部分犯罪分子属于社会边缘人员,在事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受挫,对未来悲观失望,或者存心报复社会。对此,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社会边缘人群施以托底政策,建立心理疏导、调节机制,鼓励心理疾病患者就医、寻求心理救助等,帮助他们合理释放压力,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的仇视和伤害。(北京青年报)
. E! B8 r8 S7 m" W# |; x0 l0 k& a# h9 L0 A
. J  b  j. b0 ^6 }.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