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6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标题主题——七、八、九年级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6-25 08: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品标题主题——七、八、九年级

教材
    2019学年七、八、九年级对“以……为题”、“题为……”、“题目”等使用书名号标示的句子共44个。
    1.“以……为题”共31句,其中4句用书名号,没错,27句应改用引号。
    2.“题为……”共8句,其中7句用书名号,没错,1句应改用引号。
    3.“题目”共5句,其中1句用书名号,没错,4句应改用引号。
浅析
    44句中有32句似应用引号而非当下之书名号。

    一、国标
    国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版,第4版,最新版):
    B.1.8  书名号、引号在“题为……”“以……为题”格式中的使用
    “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诗文、图书、报告或其他作品可作为篇名、书名看待时,可用书名号;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即“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应根据其类别分别按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处理。
    示例1:有篇题为《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2000字,引文不实却达11处之多。
    示例2:今天一个以“地球·人口·资源·环境”为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此间举行。
    示例3:《我的老师》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示例4:“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
    关键语,题是作品,用书名号;题是主题、标题,用引号。
    例1、例3“诗文”“作品”,“作篇名”“看待时,可用书名号”。
    例2“谈话的主题”,例4“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

    二、作品
    作品(“1”、“2”为篇,“3”为书):
    1.为题——这篇小说以《变色龙》为题,会写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九下P23)
    2.题为——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主要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八下P85)
    3.题目——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七上P56)
    作品,其文字加书名号表示已成篇或成书,呈实体。篇或书由两部分组成,“题目+正文”。题目可有正标题、副标题、小标题等;正文,囊括包含主要、具体内容的所有内容。篇之正文还可包括导言、结语、注释、参考书目、本文作者、写作日期等;书之正文的下一层次是篇。
    国标语,“作品,用书名号”——“诗文、图书……作品可作为篇名、书名看待时,可用书名号”。
    作品(实体)用书名号是对的。

    三、标题
    “1”、“2”指篇,“3”指书:
    1.为题——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九上P58)
    2.题目——参考题目:《写给父母的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今天,我为爸爸做顿饭》《妈妈,您辛苦了》。
    3.题为——小组合作,制作一本题为《关于散文》的小册子。(八上P95)
    标题,其文字加引号表示未成篇未成书,也未有实体(姑妄言之为“虚体”)。
    它是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词句(字数多为二十个以内),只是篇或书的眉目——篇或书之姓甚名谁。
    国标语,“标题,用引号”——“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
    标题(虚体)用书名号是错的,应改为引号。

    四、主题
    七至九年级教材中,用引号标示的“以……为话题”的句子共7个——皆用引号标示:
    1.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九上P42)
    2.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八下P48)
    国标语,“主题,用引号”——“谈话的主题,……应用引号”。
    “话题”句用引号是对的。

    五、范例
    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117页: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作品《胜似亲人》,以书名号标示它是图画,是成品,是实体。它包括“题目+图画(及其他文字)”,其他文字如作者,创作日期,题图诗文等。
    标题“胜似亲人”,以引号标示它只是题目(借用图画的),是非成品,是虚体。它只是概括图画内容的简短四字。
    同一段话,同一文字,标号不同,标示对象不同。
    换言之,如果《胜似亲人》不是实体图画而是虚体标题,就不可能“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如果“胜似亲人”不是虚体标题而是实体篇名,就无须“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笔者曾于2015年参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九年级上下册的审读工作,对滥用书名号的问题提出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