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 关于文天祥后裔文应麟的的年龄及亲属关系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1
发表于 2024-5-16 16:26 |只看该作者
https://www.360kuai.com/pc/947acdd3b27a0482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文应麟古墓,位于广东深圳

文应麟出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

1378年,是文天详的胞弟文璧的长孙,宋景定

年间1260-1264户部侍郎文璧率部守留惠州,

文璧不听,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南侵,他

奉城以降。文璧三个儿子。隆子【号中川】次子(陛子)过继文天详,三子(过继天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2
发表于 2024-5-16 16:29 |只看该作者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7/08/content_24372198_0.htm
文天祥的第三代传人文应麟在抗元失败后,也踏着先人的足迹来到这里。在凤凰山下的岭下村定居下来,并在山上修建庙宇纪念他的曾祖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3
发表于 2024-5-16 16:32 |只看该作者
“松岗七星狮舞”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文琰如今已84岁,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侄孙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2/06/content_24918663.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4
发表于 2024-5-16 16:33 |只看该作者
据了解,文天祥兵败后,其侄孙文应麟举家搬迁至岭下村,开村后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0-08/30/content_23505118.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5
发表于 2024-5-16 16:34 |只看该作者
文应麟:赈济穷人 为福一方
2020-06-21 12:04:2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文应麟,讳远,字应麟、奋 武,号配圣。系文天祥堂弟文天瑞之子,娶岑氏,生二子,长子起东,次子起南。《文氏通谱》之宝安始祖文应麟:"迈众好义乐施, 生平豪爽浪游四海。见宝安东渚沃土膏腴,从惠州而徒迁居之后,家业恢广累富数万。" 元朝初年父逃海南,他辞官携家人从惠州向南迁移,隐居在一个叫"鹤仔园"的地方(今天松岗蚝涌村)。当时"鹤仔园" 一片荒滩,海鸟成群栖息。为避元人,应麟再徒迁至宝安福永岭下村。筑观音庙,建望烟楼,赈济穷人,为福一方,丕振家声。其生卒年代不详。文天瑞为粤东文氏始祖,应麟为宝安文氏始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6
发表于 2024-5-16 16:36 |只看该作者
大概是元末明初的时候,附近粮食失收,都闹起饥荒了。而文天祥的侄孙文应麟(系文天祥胞弟文天瑞之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67564517640271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7
发表于 2024-5-16 16:37 |只看该作者
http://wtl.sz.gov.cn/ztzl_78228/tszl/sz_intangible/intangible_items/gdsj/content/post_8002585.html
据文氏家族后人文榜胜老人介绍,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侄孙文应麟随祖辈搬迁到大茅山脚岭下村居住,开村立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8
发表于 2024-5-16 16:39 |只看该作者
https://www.360kuai.com/pc/92c34005c533ac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文天祥的侄孙文应麟为了灾荒之年能及时救济当地民众,就在凤凰山的山顶筑了一座高台,他经常登台望下山四周,哪处到饭时还久久没见炊烟(断炊了),就立刻差人前去送粮,因此,这座高台叫做望烟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9
发表于 2024-5-16 16:43 |只看该作者
这座庙始建于元代初期大德年间,是文天祥的曾孙文应麟为了纪念文天祥所建,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1033552643/?wid=1715848935349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0
发表于 2024-5-16 16:46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被俘后,跟随他举兵抗元的侄儿文应麟及其亲眷为避杀身之祸,流落至此并终老松岗。
https://nepaper.ccdy.cn/html/2019-11/28/content_275318.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1
发表于 2024-5-16 16:48 |只看该作者
据说这座庙始建于元代初期大德年间,是文天祥的曾孙 文应麟为了纪念文天祥所建,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https://www.88s1.com/list.asp?id=283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2
发表于 2024-5-17 19:24 |只看该作者
昨天搜看到一篇深圳商报于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报道的《岗厦文氏:文天祥后裔?〉,其中讲到:据《文氏通谱》记载,南宋时,文天祥胞弟文璧任惠州太守,其堂弟文天瑞随同前往,娶妻冼氏。为避元初战乱,文天瑞渡海迁往海南万州,终老于此;而其子文远则仍留居惠州,后来迁至宝安,在岭下村(今松岗镇凤凰村)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因此文天瑞为岭南文氏始祖,而文远是宝安文氏始祖。  文远字应麟,岭下在大茅山之麓,山上建有望烟台。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志·地理志》载:“望烟台,在凤凰岩下,传文丞相侄文应麟子孙家于岭下,为何右丞相部将。值岁荒,建此楼登眺,凡家无餮烟,赈之,至今犹称‘烟楼下’云。”这一记载正好与《文氏通谱》吻合。  文远育有二子——文起东与文起南,他们的子孙后裔被称为“宝安文氏七大房”,其中第五房为起南长子垂统所传。垂统育有二子:文荫与文萃,分别徙居今香港泰亨乡与福田岗厦村。他们分别是泰亨文氏与岗厦文氏始祖。其时当在明朝初年,文垂统葬于落马洲。如今,每年重阳节,岗厦村与泰亨乡文氏族人都要共同前往拜祭。根据文氏宗亲会统计,岗厦文氏后裔至今约有3000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3
发表于 2024-5-17 19:29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小康网也 有报道:其生卒年代不详。文应麟:赈济穷人 为福一方 2020-06-21 12:04:2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文应麟,讳远,字应麟、奋 武,号配圣。系文天祥堂弟文天瑞之子,娶岑氏,生二子,长子起东,次子起南。《文氏通谱》之宝安始祖文应麟:"迈众好义乐施, 生平豪爽浪游四海。见宝安东渚沃土膏腴,从惠州而徒迁居之后,家业恢广累富数万。" 元朝初年父逃海南,他辞官携家人从惠州向南迁移,隐居在一个叫"鹤仔园"的地方(今天松岗蚝涌村)。当时"鹤仔园" 一片荒滩,海鸟成群栖息。为避元人,应麟再徒迁至宝安福永岭下村。筑观音庙,建望烟楼,赈济穷人,为福一方,丕振家声。其生卒年代不详。文天瑞为粤东文氏始祖,应麟为宝安文氏始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4
发表于 2024-5-20 18:51 |只看该作者
深圳新闻网: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8-11/26/content_21238875.htm
此句有无:  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文天祥的胞弟文璧的儿子文应麟,
请及时更正为:  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的长子文应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5
发表于 2024-5-20 19:38 |只看该作者
南方网的 :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1/27/c1702027.html
宝安“旅游+”体验完美收官!精致行程“路演”宝安魅力|多图
南方+记者 何俊 2018-11-27 18:23  
  此句有误 : 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文天祥的胞弟文璧的儿子文应麟,
  应改为 : 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文天祥的文天瑞的长子文应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6
发表于 2024-5-20 20:20 |只看该作者
这个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11/10/990198_976609762.shtml
《元朝历史人物 -----文应麟(宝安文氏始)》存在有误的地方:文应麟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1378年(元昭宗八年),是文天祥胞弟文璧的长孙。
近日跟他们发邮件联系多次,在附件中也提供了文氏族谱及历史文献资料,他们回复 :您好,经核实,您举报的文章《元朝历史人物——文应麟(宝安文氏始祖)》未发现有害信息,您提供的材料我们也无法甄别其真实性。
我家的事情难道别人比我家还清楚吗?特说明如下:
1、文应麟是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长子。
2、文应麟的墓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马山头村钻鱼溪,2023年9月21日列入光明区文物名单,其生卒年代不详,其子起东生于大德戊戌(1298年)四月十三日戌时。
3、请相关网站及时更正,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7
发表于 2024-5-22 08:23 |只看该作者
这网站: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OD316L0541CC0Z.html
《松岗这个700年古村,村民是英雄之后》  2020-05-28 22:18:15 来源: 土生土长深圳人  

此句有误:  文应麟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1378年(元昭宗八年),是文天祥胞弟文璧的长孙。
应改为: 文应麟是文天瑞的长子,文天瑞是文天祥的堂弟,文应麟墓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马山头村钻鱼溪,2023年9月21日列入光明区文物名单,其生卒年代不详,其子起东生于大德戊戌(1298年)四月十三日戌时。
请网页及时更正,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8
发表于 2024-5-22 09:26 |只看该作者
《从宝安志到新安县志,他们用笔记录深圳历史》2021-08-09 10:34:27 来源: 土生土长深圳人  
在很多人眼中,深圳是一座“一夜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成果。随着深圳文化事业的发展及众多本土学者的发声,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了,深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2018年10月12日,密藏在国家图书馆的孤本康熙版《新安县志》回到深圳。这是当今存世的有关深圳史志的最早的最全的海内外孤本。目前,现存于世的古代深圳地方志主要有三种:天顺《东莞旧志》、康熙《新安县志》及嘉庆《新安县志》。
我想问问: 土生土长深圳人,你们见过康熙年间修的《文氏通谱》和光绪元年乙亥重修的《文氏通谱》吗?宝安文应磷与文天祥是什么亲属关系你们知道吗?文应磷的生卒年代你们知道吗?你们在《松岗这个700年古村,村民是英雄之后》中说:文应麟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1378年(元昭宗八年),是文天祥胞弟文璧的长孙等。近年深圳新闻网及外地媒体转载的也经常看到报道,你们随便写历史名人的亲属关系,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氏后人修的《文氏通谱》还有什么意义,这样他们的亲属关系辈分都搞乱了。
请相关网站及作者及时更正,谢谢。
如果还不清楚文应磷与文天祥的关系的,可以看看深圳之窗网站《凤凰山下之烟楼》的报道,哪里有康熙及光绪年间的《文氏通谱》的图片资料,一目了然,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9
发表于 2024-5-22 11:51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深圳是文化的沙漠。700多年前,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兵败被俘,他被元军囚于战船上,随同追击南下的南宋行朝。 祥兴二年(1279)正月十二日,船过珠江口的伶仃洋,文天祥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概括而又形象地追叙自己出仕、勤王、兵败、被执的一生。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和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著作及宝贵的精神财富。据2021年9月1日黄源海在吉安文天祥纪念馆发表的《文天祥著作及其版本考略》中写道:《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本,共收诗词八百余首,散文约六百余篇,这是流传下来的文天祥的全部著作。
     已入选中学课本的千古名篇《过零丁洋》,700多年前,文天祥就写于深圳湾的珠江口伶仃洋海面,距离深圳市区也就50多公里,深圳何来的文化沙漠?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力前行。
     经济是实力,文化是魅力。深圳高校专家学者文人不少,但研究深圳历史文化的人不多,研究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及诗词的人就更少,专著就更不用谈了,希望深圳的天空是蓝蓝的,大地不再是文化的沙漠。
期待你的加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0
发表于 2024-5-28 21:11 |只看该作者
j 近日搜了一下网,发现近年来媒体报道民族英雄文天祥相关的文章不少,不乏国内的主流媒体,如:人民资讯、上观新闻、北京日报、澎湃新闻、天津日报、长江日报等,而深圳的媒体报道连个影子都没有。700多年前文天祥就在珠江口囚于元军战船上,留下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这是历史事实,实在令人深思。现附上近年来国内媒体的报道:

旧时兵马司土牢,如今的文天祥祠,《正气歌》在这里诞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11-23 17:06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岳强
    南宋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一位是抗金的岳飞,一位是抗元的文天祥。岳飞39岁遇害,文天祥47岁就义。他们都以年轻的生命,在青史上留下了一个沉甸甸的“忠”字。岳飞遇害21年后(公元1163年),宋孝宗即位,“莫须有”的千古奇冤得以平反昭雪。此时,距离文天祥出生还有73年。

文天祥次子的下落
澎湃新闻2023-06-26
有关文天祥著述的刊刻情况,清代四库馆臣曾有详论,说:
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后尽失之。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书中原跋九条,并详载本事,颇可以资考论。明初,其本散佚,尹凤歧从内阁得之,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起宝祐乙卯,迄咸淳甲戌,皆通籍后及赣州以前之作。江西副使陈价、庐陵处士张祥先后刻之,附以《指南前录》一卷、《后录》二卷,则自德祐丙子天祥奉使入元营,间道浮海,誓师闽粤,羁留燕邸,患难中手自编定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7-1408页)

文天祥
一片丹心照汗青(图)
2023年01月09日天津日报


今天,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740周年。南宋末年,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杀身成仁,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明朝民族英雄于谦在《文山先生像赞》中感慨道:“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赵孟僴与文天祥——上海两千年人物考之九
人民资讯2021-12-12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文天祥来过上海?
不但来过,而且那句著名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写在今崇明岛附近,写在他由此进入今上海地域开始“上海之旅”时。
《过零丁洋》,是后来在南方被俘后写下的。《正气歌》,是再后来在北方囚室里写下的。而这句与《指南录》同名的“指南”誓言,写在他人身自由时——而且当时,他的皇帝都已率百官正式投降了,他的大军也竟然早被自己的朝廷解散了,他自己刚刚九死一生逃出生天,元人又刚许诺他为元朝丞相……

脑子不灵尤怪事——文天祥吞脑自杀考

来源:澎湃新闻 | 李磊鑫  2023年06月27日06:16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吞脑子,不死。邹㵯自颈,众扶入南岭死。官属士卒得脱空坑者,至是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皆死,杜浒被执,以忧死。惟赵孟濚遁,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获,俱死焉。”
“天祥吞脑子,不死”。读史至此,对文天祥的自杀方式及结果颇有疑惑。明人徐渭曾感叹,“脑子不灵尤怪事,竟将腔血洒燕京”。鉴于文天祥吞脑子自杀事多被一笔带过,何为脑子、为何要吞脑子自杀、脑子为何不灵等问题欠缺考察,特撰文讨论。


  吉安时间
来源:长江日报 | 肖克凡  2023年09月18日09:00
从历史缝隙里寻找
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展有《文天祥生平简表》:“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战败被执。”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十二日,作《过零丁洋》诗。”
这首《过零丁洋》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之句,零丁洋为粤海水域,惶恐滩在江西赣江边。这两地相距遥远却并列诗行,显然不无关系。



文天祥著作及其版本考略
发布日期:2021/9/1 17:24:00 访问统计:3498
文天祥著作及其版本考略
黄源海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和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著作及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家献身的高贵品质,批判地继承他留下的文化遗产,现就文天祥的著作及其版本作一浮浅探讨。以往对文天祥的思想及其著作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但对其著作之版本进行考察的人却很少。故本文仅仅是尝试,因缺乏借鉴,加之水平所限,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教正。

文天祥家世考
发布日期:2021/8/17 11:48:49 访问统计:10846
文天祥家世考
刘文源
一、先世

  文天祥是什么地方人?他的祖籍在何处?关于这个问题,《青原山志》谓:“石窟为文氏祖居,竹屋先生文仪士表始徙富田。”①现在永和一带地方还流传着这样的话:文天祥是“石窟养(生),富田长。”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为何允许弟弟归顺元朝?一个尽忠一个尽孝
2023-11-20 23:29:26 来源: 作家邓海春  北京  
南宋景炎三年(1278),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与元军交战过程中被俘,随后被押解至元大都。面对忽必烈的劝降,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终于在入狱三年后英勇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因宁死不屈的气节得到后人尊敬,其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流传,激励了无数人。然而,他的弟弟文璧却归顺了元朝,并官至通议大夫、秘书卿。

天高并地迥 与子独牢愁
台州日报2018年8月1日  松 庐
(古典主义者)
文天祥留下过一首《过黄岩》:“魏睢变张禄,越蠡改陶朱。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洙。”其诗序曰:“予至淮,即变姓名。及天台境,哲斋张为予觅绿漪诗,予既赋,题云‘清江刘洙书’。此过黄岩,寄二十字。”在《指南录》中,《过黄岩》前一篇为《绿漪堂》:“义方堂上看,窗户翠玲珑。砚里云坛月,席间淇水风。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庭玉森如笋,干霄雨露功。”“予自海舟登台岸,至城门张氏家,盖国初名将永德之后。主人号哲斋,辟堂教子,扁‘绿漪’,为赋八句。”这是文天祥为《绿漪堂》写的诗序。

《雨花》2024年第1期|江子:断鸿声里

来源:《雨花》2024年第1期 | 江子 2024年02月21日
1
到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我最想探望的人是杜浒。他是黄岩杜家村人,是文天祥的战友、生死相依的兄弟,也是文天祥成仁取义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从某些程度上来说,是杜浒成全了文天祥。如果没有杜浒帮助,文天祥不可能逃出元军大营,文天祥后面的孤忠大节就无从谈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