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8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节决定成败;劣币驱逐良币——五上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2-10-10 0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细节决定成败;劣币驱逐良币——五上

19 细节决定成败——五上《将相和》

说明
    笔者认为,把古典文学作品改写为教材,必须遵循“信、达、雅”三原则。


    1.“信”,真实性。忠实于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语意)、理,原著中非重要的才可删改。
    2.“达”,语法性与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达致通顺、合理。
    3.“雅”,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
教材
    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19页起: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
原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网搜,《百度百科》):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浅析
    教材把原著中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改写为“再次上前要求”, 似不妥。
    1.改写不妥,首因不“信”,它删去原著重要之事。这不言而喻。
    2.改写不妥,也因不“达”,不合情理。
    蔺相如请秦王击缶,原著之“进缶”,一可免去秦王因无缶而不击缶之理由,二可避免秦方以找缶为由而拖延至事“黄”,三若动手,蔺相如有缶在身可作拼搏时的凶器,较诸徒手而令对方有所忌惮。改写剥夺蔺相如手中之缶,把上述三个理由全部淘空。
    蔺相如在“前进缶”的同时是“跪请”(跪下请求)的,如此“前”且“进缶”才不被对方侍卫以为蔺相如要对秦王不利而阻止(双方都不会让对方其他人一下子就走到离自己的“王”那么近的)。改写只是“再次上前”显得不可信,蔺相如不是赵王只是从臣,怎可以一而再地上前迫近秦王的?
    3.改写不妥,还因不“雅”——两个细节“坍塌”。原著“进缶”肯定较教材无缶为好,而原著“跪请”也肯定较教材只是上前为佳。
    如题,诚不我欺。

    笔者于2019、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20 劣币驱逐良币——五上《将相和》

教材
    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20页: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

原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网搜,《百度百科》):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
浅析
    教材对原著之“献城祝寿”事件用简述替代详述似不当。

    一、简述与详述。
    教材的简述: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
    原著的详述: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二、简述之不知所谓。
    从教材的“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读不出原著的“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从教材的“但蔺相如毫不示弱”,读不出原著的“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三、简述是对重要之事的删改。
    渑池会有两大事件,一是“鼓瑟与击缶”,赵王上当鼓瑟与秦王被迫击缶;二是“献城祝寿”,双方各要乙方为甲方之王献城祝寿,尽管后事件着墨之浓不若前事件。但教材如此删改,乃不忠实于原著重要之事——非重要之事才可删改。
换言之,原著“献城祝寿”才是史实,而教材“发难”则是“史假”。

    四、简述使事件的发展缺乏说服力。
    原著中的渑池会,秦王诱使赵王鼓瑟是为逼迫赵国献城奠基的。前事件从气势上打压赵国,后事件从实力上削弱赵国。两者为组合拳,连环套。秦方若得逞,则获利甚丰。可见,献城是原著重要之事,不可或缺、模糊。但现把后事件简述为只是“发难”,不明说要赵国献城祝寿。厚前薄后,使得处心积虑的渑池会好像就只为了落落赵王面子而不求实惠,这明显说不过去。

    五、简述弱化了作品的语言艺术表现力。
    1.文学作品应以形象说话。教材改写,以变形之抽象代替原形之具象,以变形之概括代替具体的描述。重要的是,它的简述不能概括原貌。
    2.文学作品应用情节表现事件。教材改写,使矛盾冲突由尖锐变钝,使原著这一高潮不复存在,这大大削弱了事件的戏剧性变化。
    3.从原著“献城祝寿”,可读出蔺相如具高超的斗争艺术。面对秦方要赵方为秦王献城祝寿之无理要求,蔺相如应对有理有利有节:你要我为秦王寿,我则要你为赵王寿,对等,不卑不亢;你要我十五城,我则要你国都咸阳,数量比你小得多,但意义比你大得很,表面亏,实际赚。简述取消了蔺相如这一次精彩亮相的机会。
    把献城祝寿删改为发难,秦王形象受损,使人觉得秦王像是胸无大志只图羞辱对方逞一时之快而无后着的小混混。史上之秦王,秦昭王(亦称“秦昭襄王”),即位五十五年,是秦历代君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在治国、外交、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
    综述,如题。

    笔者于2019、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
发表于 2022-10-10 21:00 |只看该作者
《将相和》,2005-2018学年人教版,2019学年起部编版。笔者于2010-2018学年年复一年指出疑似差错9处。部编版订正5处,订而不正3处,没改动1处。现对4处质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