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1339|回复: 3

爱 国 棉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21-9-26 18:04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老路. 于 2021-9-26 18:10 编辑

爱    国    棉

路银须

    说到棉花,立刻就联想了到当年的“爱国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那是1960年代的某一天,“爱国棉”,一个特火的称谓、特撩动人心的精神概念,开始在农村大地上渲染。
    在各级政府的高调宣喻下,村子里黄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棉花,突然间成为了“爱国棉”,成为了承载炽热爱国情怀的特殊作物。种植棉花成为了高尚的爱国行为,交售棉花成为了骄傲的爱国行动,村里人那单调平庸的植棉劳作,也就拥有了无尚荣耀的爱国光环。
    村子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农民,虽然生活在平庸中,挣扎在艰辛里,可一说到爱国,立马就热血沸腾,激情满怀。爱国主义,就是牢植在那些老乡心灵深处最质朴、最真挚、最敏感、最生动的精神存在。
    从兹始,洁白的棉花,开始在广阔天地间编织强国富民的美好梦想,在人们心中著述火热挚诚的爱国情怀。
    棉花,成为了政府定价统购的管控物资。

   从探索植保方法开始,启动了“爱国棉”的种植历史。
    原来人们零敲碎打种植一些棉花,是为自家纺线织布、续袄缝被。从今儿起,为了国家建设,村里人们开始种植“爱国棉”。
    最初的棉花植保方法特原始,除虫无药物,人们就用烟叶水,肥皂水,一棵棵洗刷棉叶上的蚜虫。劳作与探索虽很艰辛,可人们却在心里快乐着,因为这是“爱国棉”,是为了革命信仰和国家建设而种植。
    后来,逐渐有了“六六六”、“DDT”、“1605”、“1059”、“乐果”等农药,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可以说,“爱国棉”种植的历史,就是从探索植保方法开始的。
    勒紧腰带,挖渠打井,推动着“爱国棉”的大面积种植。
    人们急着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爱国棉”,这需要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当年没有有效的水利设施,仅靠几口土井上的辘轳水车汲水,浇灌不了几亩几分棉田。
    为了给棉花生产创造条件,人们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千方百计的筹钱凑物,投入推锅锥井、打机井、挖渠引水的水利建设工程,并逐步引进灌溉机械,还整平了凹凸难浇的土地。
    水利基础条件的快速改善,推动了棉花大面积种植。
    到1970年代,东朗月大队棉花面积扩种到了860亩,人均0.76亩。当年全大队夏收作物(冬小麦、春大麦)种植面积是1020亩,人均0.90亩。这个粮棉种植规模一直延续到1999年国家放开了棉花市场和价格。
    虽然大面积种植棉花很是费工、费时、费力,但人们愿意,因为这是“爱国棉”,因为这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艰辛探索,改变播期,提升“爱国棉”的总体品质。
    人们千方百计想让棉花品质来个大提升,以便向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爱国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有效减少霜后花。这需提早播种,让棉稞早结桃、早喷花。为此,人们改变了自古以来农时节令界定的棉花播期,把棉播时间由谷雨提早到清明。但天时不可人意,提早一个节气播种,入土棉种因地温偏低致萌芽率差,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这给棉田保苗带来很大困扰。为提高棉花出苗率,人们探索使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温床棉籽催芽等方法。但在那些年里,栽苗补苗始终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后来有了地膜,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出苗率才算得到有效保障。
    为提升“爱国棉”品质,人们进行着艰难地探索,顽强意志可达天知。
    穷尽地力,精疲力竭,助力“爱国棉”总量增长。
    人们决心向国家交售更多的“爱国棉”。
    可队里耕地就那么多,怎样才能在保证社员口粮和上交公粮的前提下,让棉花总产量有一个大幅增加呢?人们在综合利用土地上想尽了一切办法。
    人们尝试着进行“棉麦间作”,就是在棉垄间钻种麦子,在麦垄中套播棉花,俗称为“满地麦子遍地棉”。
    人们想象着,芒种前,棉苗幼小,棉花、小麦能相容共生,互不影响;到芒种后,棉花进入盛长期,小麦也收获完毕,及时为棉花腾出生长空间,这样可以利用作物生长时间差,通过交叉复植,巧妙利用土地空间,从而达到粮、棉总产量同步增加的目的。但是,寒露在棉垄间钻种小麦、清明在麦垄间套播棉花,要在垄间一筐筐地散粪,一锨锨地翻地,一垄垄地平整,然后再小心翼翼的进行套垄播种,特费时费力。还有麦收时,要一镰镰的把麦子割倒,一抱一抱地抱到地头,再装上小车运到麦场去打轧,这就成几倍的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为了多产“爱国棉”,人们真正是竭力尽心,也累了个精疲力竭。
    组团合力,比学赶超,使“爱国棉”热情持续张扬。
    组建植棉组,立标兵,树样板,比学赶超,在村里推动着“爱国棉”生产热潮持续高涨。
    为渲染棉田管理的光荣任务与责任担当。1974年,生产队里推行建立“妇女植棉组”,队里把棉田划成若干方,分派到植棉小组负责管理。每块棉田插上一块木牌,木牌上写上组长和组员的姓名,标注着管理亩数和产量指标。妇联、青年组织都分别组织动员青年妇女组建妇女植棉组,投入“爱国棉”管理。
    是年7月,村里开展观摩评比,评选第六生产队、第一生产队为植棉先进队;评选马书端植棉组、路平菊植棉组为先进植棉组。
    “爱国棉”,续写着青春史话,著述着火热情怀。
    责任田分包到户,再次彰显“爱国棉”的责任与担当。
    1983年,生产队解散,“爱国棉”任务也随责任田分到各户。
    为保证“爱国棉”生产能迅速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村里组建棉花生产研究会,摸索探讨分户经营下“爱国棉”的种植管理模式。
    人们的爱国情怀没有变,植棉热情没有减。
    1991年,全村开展棉花生产竞赛,年底,评选表彰路欣头、张盼山、刘小坡、路大卷等18名棉花生产标兵,并在大街显著位置悬光荣榜,张挂本人彩色照片进行表彰。
    “爱国棉”,诠释着人们那一腔特殊的感悟,延续着那一份责任担当。
    祖辈接力,续写着“爱国棉”的历史传奇。
    为了国家需要,为了“爱国棉”,村里人们执着着、坚持着、努力着。
    祖父老了父亲干,父亲老了儿子上;太婆老了婆婆接,婆婆老了媳妇来。就是这样祖辈接力,在艰辛困苦中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国家完成并实现棉花供需市场彻底转型。
    “爱国棉”成为了世纪传奇,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著入了共和国的历史。

    “爱国棉”,是村里人们的终年辛劳和无数汗水编织的长梦,是淳朴爱国情怀在广阔天地间的演绎。
    “爱国棉”,在勤劳质朴的农村人心底深处,注入了一腔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对于棉花的特殊感悟。
    “爱国棉”,开启了人们对于棉花生产于国计民生关系的独特认知,也深化了关于农民与国家兴衰荣辱重要关系的深刻解读。
    谁敢说共和国现代化的今天,没有农民曾经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
    勤劳质朴的村里人,是最真挚的热爱祖国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2Rank: 32

参加活动: 7

组织活动: 0

深坛之星

发表于 2021-9-28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2Rank: 32

参加活动: 7

组织活动: 0

深坛之星

发表于 2021-10-5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勤劳质朴的村里人,是最真挚的热爱祖国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谢谢版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