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略说“三心二意”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3-24 1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放学回来在家里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积木,叫他要专心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孩子听不懂什么是三心二意,问什么是“三心二意”,告诉他说,三心两意就是指精神不专一,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不专心。孩子的年龄怎么都理解不了,钻牛角尖说,我只有一颗心,哪里有三心?明明没有三心,怎么说我有三心呢?真是童言无忌,小孩子的问题,往往难倒大人。

   
    讲深奥道理他不理解,讲直白浅显,他摸着自己的心说,明明自己只有一颗心,解释起来还真为难。查字典解释,也是简简单单的说是指:“精神不专一,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不专心。”,没有说明词源出处。一些稍微解释词源的,又仅仅说是出自佛教名词,没有具体说明出自何处。上次听师傅讲《佛教思想史》,佛学上所讲的"心"并不是“思想”,也不是“意”和“识”,"心"是包括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在内包罗万象的一个词语。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是整个宇宙。也就是后来陆王心学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陆王心学其实就是柔和儒学与禅宗的产物。最先提出“三心二意”的是三奘法师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宗把“心、意、识”叫三心。“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前六识。唯识宗把六识再细分扩展成八识,称之为三心。二意即末那的“意根”加前面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第六识“意”,八识里面的这二种“意”与“三心”合起来统称“三心二意”。三奘法师《般若经》里把“三心二意”都看着空花乱起,“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都是“空”,告诉人们“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这是佛家“三心二意”的最原始意思。禅宗讲的三心则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三心二意都是有为法,不是真的,同样叫人们放下、不要执着。“三心二意”一词在后来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了“想这又想那,犹豫不定,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实际上也是一种执着。  
   
    红尘滚滚,娑婆纷繁。红尘中的人们,难放下执着。现实中,有时候“三心二意”也指一种生活哲学,所谓“三心”即“安心、用心、放心”;工作要安心,做事要用心,办事要让人放心。所谓“二意”即处处“注意”,时时“满意”,既然放不下执着,做到“安心、用心、放心,注意、满意。”,也不妨是一种潇洒的职场哲学。

    对我来说,天天陪着二个幼儿园的孩子,苦口婆心,也希望他们能够三心二意,“三心”即自信心、上进心、恒心,“二意”即恣意、得意,希望孩子们每天能够自信满满,恣意生活,得意成长,迎接新的每一天。

    回到佛家“三心二意”的本意,《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空花泛起,都不是真的,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不要执着贪恋眼前的蝇头小利,《法华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生无量无边、自觉觉他之妙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