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2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祝基棠先生文章《稔》错将“棯”错认为“稔” [转文] [综合] [转帖]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6-11 0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祝基棠先生文章《稔》错将“棯”错认为“稔” [转文] [综合]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1  楼主  发表于今日惠州网-东江社区-东江论坛-乐享东江-文学交流-  2016-8-19 17:19  1楼

  祝基棠先生文章《稔》错将“棯”错认为“稔” [转文] [综合] [转帖]

  相关链接
一、[转帖]
原帖、转帖作者惠州本地民  楼主  发表于惠州·西子论坛-文化-家乡风情-、-……- 等   2010-08-16 19:38 等  1楼。转帖作者碧野 等   楼主  发表于今日惠州网-东江社区-东江论坛-纵论东江-今日惠州- 等  2013-6-14 21:50 等  1楼;……;……等。

  “棯”“稔”之辨 [原创]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见到将“棯”与“稔”混同和混用的现象。例如,惠州·西子论坛-家乡风情的一个主题版主标题“摘山棯”,误写成了“摘山稔”;惠州惠东县一个镇的镇名“棯山”,则是历史上的以讹传讹至今,写成了“稔山”;《惠州方言》(词典)(2008年10月出版发行)在收录惠州话(惠州方言)字词条时,亦将“棯”误用为“稔”,而且据闻,具体负责收编该词条的编写人员在收编该字词过程中,一直都是用“棯”而非用“稔”,但不知何故,最终出版及现见到的该词典,却将“棯”误用为“稔”。因此,很有必要作“棯”与“稔”之辨。
  其实,“棯”与“稔”,是汉语中形似、音同而义异的两个字词,不应当混同和混用。
  稔,古、今汉语的读音和含义均相同。古读如甚切、忍甚切,今读rěn。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的解释是:①庄稼成熟:丰稔。②年;一年:不及三稔而衰。③熟悉(多指对人):素稔/稔知。
  棯,古汉语读音为:①如甚切、忍甚切;②时荏切;③奴店切。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等字词典,未收录“棯”词字条,但由上述的“稔,古、今汉语的读音……相同。古读如甚切、忍甚切,今读rěn”句,可类推出“棯”“①”项的今汉语读音应当是读rěn,以及shěn。棯的含义,则相对应于其上述三种读音,古汉语的有关字词典的相应解释是:①果名(《玉篇》):还味棯枣(《尔雅·释木》)。短味名棯枣(《疏》)。②同“木審”[合成一个字],木名(《集韵》)。③同“念”(《类篇》)——均转引自《康熙字典》
  由上,可有理有据地认定,古今汉语的“稔”,均无“果”或“野果”之义;作为一种野果山果及果名,其正确的应当适用的字词应当是“棯”而非“稔”,而且,这种水果是树生、属“木”科而非“禾”科,“棯”字的构成和造字法是汉字“六书”中的“形声”结构——“木”形、“念”声。因此,惠州·西子论坛网该主题版的主标题应当是“摘山棯”而非“摘山稔”;惠州惠东县一个镇的镇名,亦应当适用“棯山”而非“稔山”之字词;《惠州方言》(词典)将来再版时,该词条应当是修订用“棯”字而非“稔”。
  棯,惠州话(惠州方言)读nīm,《惠州方言》(词典)(2008年10月出版发行)[按  如前所述,此词典收录该字词时误用为“稔”字]的解释:一种多年生小灌木,桃金娘科。根、茎质坚实。叶面光滑,叶底青灰色。夏初开桃花状粉红色花。果实夏末秋初成熟,紫黑色,叫棯仔。果内有小核仔,肉味甜,可食,具收敛、补血、强壮功效。又说山棯、岗棯、桃金娘。  本帖最后由惠州本地民于2010-8-1709:31编辑

二、[转载]

  
  ○好有瘾的惠州话
  2016年7月3日东江时报数字版  A04版  文道

  国际音标nim33,音近拈。
  有人撰文说,惠州人常常将惠东县稔山的“稔”读成音近念,而不是rěn,犯“重要错误”。既然“错误”且“重要”,就要认真检查了。
  稔,几乎所有字词典都注音rěn,词义指庄稼成熟及由此引申的年、熟悉等义。为什么惠州本地人不读rěn呢?
  不是先弄清词义。很多人认识“稔”是从“稔山”开始的。稔山,是惠东县一个镇,据刘桂儒先生《惠东风语》所记,得名于稔树。传说明弘治三年(1490),南迁而来的卜、林、陈诸氏来到惠东卜基选址,发现地满山稔子树,于是称此地为稔山。什么是稔子?稔子,又叫稔、稔欸、稔仔、山稔、岗稔。属桃金娘科,所以又叫桃金娘。据《辞海》介绍,这是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色淡红。浆果大如樱桃,暗紫色,果可食,根入药。产于福建、两广、台湾等地。大概产于南方部分地区,又属野果的缘故,有关记载甚少,且多为清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之为“桃金娘”。清博罗人谢维植 《博罗剩语》称 “倒捻子”,并云“隋焬帝时进百株植于西苑”。当代的《中国谚语资料·农谚》记载:“稔子暴卜,耙田撒谷。”并注:“稔,野生植物果可食。”
  弄清词义后再看读音。稔,《说文》而甚切,从禾念声。除《说文》,其余古文献都注音rěn。为何惠话却读nim33呢?近代学者章炳麟有个著名的“娘日归泥”说,即指中古时音韵学上的娘母曰母,在上古时均属泥母。简单地说,即凡后来发r声母的字,其上古时声母都为n。稔,《广韵》如甚切,中古属曰母寝韵开口三等上声深摄,今音即rěn。而上古音由于曰母归泥母,因此其音拟为ni藜m。在《广韵》与惠州话韵母对应变音规律中,凡属深摄开口三等寝韵的,惠话韵母均音变为im,如侵、心、枕、深、今、琴、浸等字。因此,稔便成了nim。声调为何变成阴平33呢?那是因为“甚”字古为上声,而惠话声调的最高值是上声和阴入的末点,上声定值35,33已接近这个上声了。惠话很接近《广韵》,如果用惠话来拼 “如甚切”,便很易读成nim33。可见,“稔”读nim33,是由于字音来自上古遗留的缘故。
  稔树的“稔”读上述读音并不是惠州“特产”,广州话就读nim55,不过多写作“棯”。《尔雅》释“棯”为“还味”,即果实味道不好的棯枣,这与“稔”并不相同。海陆丰一带读音niam33,也与惠话基本一致。
  稔,与稔山的历史、地理、风物有关,与惠州地区的方言有关,蕴含着许多信息。听着这从远古来的声音,你还会轻信什么“重要错误”吗?
  稔字读音之争使笔者想起了中华民族一句古老成语:名从主人。《春秋公羊传·昭公元年》:“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为什么北京前门的“大栅栏”不读dázhàlán而读dàshílànr?为什么广州的“番禺”不读fānyú而读pānyú?为什么湖北的“六合”不读lìühé而读lùhú?恐怕原因也在这里。
  惠州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非浪得虚名。虽然地名文化仅仅是博大的惠州文化的九牛一毛,但是它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的地名不存在了,许多历史文化传统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载体,就会成为孤魂野鬼。地名问题,兹事体大。祝基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参加活动: 8

组织活动: 0

2
发表于 2020-6-11 10:4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发帖分享的转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3
发表于 2020-6-12 16:32 |只看该作者
Elko1

谢谢发帖分享的转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
发表于 2020-6-12 16:5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本主题,迄今已获准落户惠州·西子论坛-文化-家乡风情-,-惠州事-网民问政-、-惠城窗口-、-仲恺窗口-、-大亚湾窗口-、-惠东窗口-、-博罗窗口-、-龙门窗口-,-西子惠阳-惠阳窗口-;(广西)红豆社区-城市论坛-贺州论坛-、-南宁论坛-,-时事财经-思辨广西-;深圳论坛-天下·时事-记者在线-深视公共论坛-,-文化·艺术-书香艺趣-散文-;今日惠州网-东江社区-东江论坛-乐享东江-文学交流-,开设了主题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