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东北老哥随深圳新闻网论坛
探访深圳地铁的神秘地带
晚7时摄于深云车辆段
摄于一号线地铁司机室白石洲至高新园区间
4月21日,深圳地铁开放日第二场,面向地铁发烧友和专业人士,来到现场签到计29位。
东北老哥有幸忝列,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记,认真了解,线上线下努力做足功课,为了认真上交这份活动作业。
(一)
七百多辆地铁列车们都去哪了
摄于深圳地铁深云车辆段列检库
本次活动第一站:前海车辆段。
大家从地铁一号线鲤鱼门站集合,在深圳地铁接待人员的严密组织下,有序步行前往。这一走,才发现,前海车辆段之大,超乎想象,其长其宽,有点象机场T3航站楼中的路漫漫其修远。
长恨车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原来,这里是一号线地铁列车之家,每天收车后,一号线上运行的全部地铁车辆,全部都要回到前海车辆段来保养检修。目前深圳地铁拥有7个地铁列车之家,即7个车辆段,除前海车辆段外,还有:
六约车辆段,为3号线服务;
蛇口车辆段,为2号线服务;
竹子林车辆段亦为1号线服务;
深云车辆段为7号线服务;
塘朗车辆段为5号线服务;
侨城东车辆段为9号线服务;
松岗车辆段为11号线服务。
目前,深圳地铁有8条线运行,除港方运行的4号线归港铁收车外,其他7条线皆为这7个车辆段囊括,目前共有运行车辆700多辆;另据介绍,尚有第8个车辆段--长圳车辆段已基本建成,待新线路开通时启用。
深圳地铁,运营以来,已彰显其深圳城市的交通大动脉的威力,深圳全市每日出行人数超千万人次,地铁承担了近50%的出行量。现在,地铁日平均客流量达500余万人次,最高记录是2018年9月21日这中秋上长假前一天,通勤客流与旅游客流叠加形成出行波峰全网客流量达646万人次,全年客流量已超过十亿人次,不仅大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大大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同时打造了一个繁荣的地下深圳。
这700多辆车,每辆车6节,平均每节26.6米,总车长160米;(11号线8节长度200多米 )。这700台车,这条条巨龙,连一起总长度达100多公里,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不停地穿行在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9号线、11号线上,依次停靠在199座车站上,呼啸而又悄然地钻驰在285公里长的地下、海上、空中运行线上,形成了几乎覆盖了全市大部分城区面积、上千万人口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据了解, 2019年,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5条线路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施工工点达403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为全国地铁新开工里程之最。 收车并不意味着休息,而是新的开始。每天深夜,当最后一台地铁列车收回之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地铁人开始了新的奋战,或检修保养车辆,或隧穿在数百公里的地铁线上,巡查维修线路,排除和杜绝一切险情,列车运行所到之处他们必到,以保障第二天运行的绝对安全,他们一直奋战到早上,直至这700辆的第一班列车开行之时。天天连夜,夜夜通宵,或歇人不歇马,或马歇人不歇,苦了两万地铁人,方便出行百万人! (二)
神秘的架大修部
首先参观了神秘的架大修部,这是今天在前海车辆段的第一个收获。
运营总部领导说,架大修这个部门,是深圳地铁核心的技术部门,有些核心技术是不宜对外公开的,之前还从未对外开放过。领队更是小心翼翼告诉大家,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东北老哥坚决服从,当进入架大修部之后,便关上手机屏幕,一张也没拍,只是用耳朵细细地听,在心里默默地记。
座落于前海车辆段的架大修部,是独立出来的部门,与六约架大修部、松岗架大修部,成三足鼎立,为地铁运行硬件的核心部门,相当于电脑中的硬盘,承担着目前深圳地铁1、2、3、5、7、9、11号线这7条线运营的全部车辆维修任务。每年维修总量达约350多辆,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不听不知道,深圳地铁人百折不挠打破技术封锁,铁魂、匠心、妙手谱写中华脊梁之歌,着实令人钦敬:了不得,深圳地铁人!!
工程师介绍说,深圳做为中国开放的前沿,最先引进了西方的核心技术。因市场竞争、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因素,好多设备我们无法得到国外厂家的技术资料支持,更不要说是前来指导了。但,中国人民有志气,越是封锁越有勇气,工程技术人员们反复摸索,反复试验,大胆创新,攻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直至到今天,已经几乎没有难关了,创造了属于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地铁维修核心技术。现在从线网、受电弓、空调、电机、轮饼、转向架、挂钩、抱瓦、车门等一系列修理技术,基本上自己都能掌握了。
工程师告诉我们,地铁列车寿命一般30年,每运行60万到120万公里,就要大修。可见,现场看到整洁的场地,一个个修理车间、工区,一台台大大小小的设备、部件,大者顶天立地重达千吨,小者精致得如掌中玩具;列车轮饼、轮轴排列如钢铁战阵,巨型空调外部机似飞机短翼,牵引电机陈列着中外名牌,细问功率都达上千,每辆安有16台之多,电压线网经受电弓接收,从1500伏通过逆变器转变为380伏,才能保证电机安全运行。而这个受电弓要在6秒最多不高于7秒之内就要升高到线网之上,否则将产生电火花。相对来说受电弓还较好更换,而线网更换则非常不易。车到站时,是自动刹车,不用司机操作;车门设防夹感应,关门时若30毫米以上的硬物被夹可感知到并自动开门,但太薄太软则不易感应到,工程师在此提醒乘客一定要将头发和衣服远离车门缝隙处。真是如数家珍,胸有成竹矣!
据了解,每车地铁列车的单价,高达6000万元,700多辆价值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自己能修好一车辆,就等于少买一辆,或多增加了一辆,延长了机车寿命,保障了运行安全,可见架大修部何其重要。
(三)
进入了最为神秘的指挥中枢
这座位于深云车辆段的大楼,内部设有不能拍照的深圳地铁的大脑中枢系统
今天参观的是二号指挥大厅。一走进这2100平米的无柱大厅,立刻被高高墙壁上那长达几十米的运行显示屏所震撼,上下共三排。解说人员介绍说,这是行车三排,第一排11号线在运行,第二排是9号线在运行,第三是7号线在运行。 通过看专题片和听解说,初步了解到,本指挥中心分为ABC三个塔楼和群楼,内设有深圳地铁运营行车调试中心,轨道交通路网络运营指挥中心。本指挥中枢,做为深圳地铁运营网络核心管理部门,是深圳地铁运营的大脑中枢,集深圳市网络运营指挥中心、网络应急事件协调等,是行车、供电、客流,设备等五大平台,中心依托强大的数据分析,电脑叫人机见面,或工作站。中间是总调区域,主任调度员和信息高度员。这一块是电力和环控区域;三块,接触网的送电,远程操控车站、隧道,通风,空调,供电设备等等,这里24小时全天候工作。但见每个区域里,都是长长的桌子,连成排的电脑屏幕,屏幕前的工作人员,紧盯屏幕,一丝不苟,正各司其职。 地铁发烧友不断地发问,解说人员耐心地回答:大屏幕上绿色是空闭线路,红色的是车,人车分离是棕色,每天23点以后结束,列车收回,凌晨1点到4点组织线上抢修工程车,轨道接触网,最后一辆11号线23点半,最晚到一点多钟才能收完车。11号最长,50多公里,每天早上第一趟都从车辆段发,最后一班一定是从头走到尾,所有的车都收回车辆段,凌晨开过去,11号线从松岗车辆段空发到碧头站。这个指挥中枢每天每夜,指挥协调这数百辆列车,数百公里线路,二百个车站站点,上万工作人员,这套超大的运行系统,全靠这里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稍有差池,便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而深圳地铁的这座大脑中枢,不负重望,近乎完美地保障了全线运行的畅通无阻。 深圳地铁,从2004年12月28日第一条地铁诞生到今天,仅仅走过15年的历史。而世界第一条地铁,在150年前的英国伦敦就诞生了;而永不服输的深圳人,敢为天下先,敢于后来居上,左手偕腾迅,右手执华为,拥抱5G加AI,铁肩铁魂,匠心独运,正在追赶,正在超越,已跻身全国地铁行业先进行列,不远的将来,和深圳特区一样让世界瞩目。 (四) 铁魂镕民心
这么牛B的深圳地铁,却相当地低调,非常重视民意。几年来,通过深圳新闻网论坛,我已先后三次参加深圳地铁开放日活动。为此,我先后写下了数篇关于深圳地铁的贴子,有一篇对深圳地铁的建议文章,竟然引起了深圳地铁运营总部领导的重视,单独邀请我到总部做客,党委书记率一班人马居然列队到楼下迎接我这个小小的草民,对我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由各负责部门现场逐一给予解答,并邀请我做地铁监督员。参观地铁九号线活动,在红树湾段,我面对记者的采访发表了对深圳地铁的由衷赞叹,还上了深圳卫视新闻节目。
而今天,在这座深云车辆段1609会议室里,放下身段隆重招待开放日的市民朋友,面对一身微剌,满腹建议的网友,待以果盘甜甜如蜜,矿泉滴滴沁腑,专题片声声入耳,领导和蔼幽默,各位有备而来的专家尾尾道来,再次展现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认真吸纳一枝一叶的细微之声。心贴心,方能心换心 ,民心即黄金。一位发烧友张同学,不仅提出了一个个建议和意见,还现场展图,奉献了自己的心血——他提前绘制的2023年深圳地铁运行图,授权深圳地铁无偿使用,现场一片欢腾,地铁领导弓身吐哺,其乐融融。
二 |
老哥的作业高端大气上档次,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