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999|回复: 0

为什么东北人都巨能唠嗑?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参加活动: 3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19-3-16 18:40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什么东北人都巨能唠嗑? 2019-03-16 14:48方言/明星/文化

ID dongbei8090
为什么东北人都巨能唠嗑?
人们的东北印象,始于小品,停于喊麦,印证于身边的东北人,埋葬于新闻评论区。
真实的东北,无缘得见,恍如异域。
过去的东北,是刘老根的龙泉山庄,是光怪陆离的大城市铁岭;
现在的东北,是老铁小妹儿的直播间。
直播间的薄墙外,是无边无际的迷茫雪原。
山海关如锁,从锁眼看世界,终归视野有限。直到真正出关,真实的东北才会扑面而来。
燕山山势于此式微,冀北风韵自此散尽,黑土地徐徐展开,大江大河,时而窜出,山川如兽,蹲伏守候,天地间所有线条都粗犷起来。
这样的大荒之地,总会衬托出人的渺小。
故而,生长于此的东北人,痴迷于“大”。
称呼是大哥大姐大兄弟,喝酒要大气大方大碗干,酒酣耳热爱认大哥,意气风发要说大话,身材高大的东北人,喜欢一切大场面。
沈阳的浴池,修得像金碧辉煌的王城;长春饭店的开胃凉菜,端出来如同小山;哈尔滨干脆把整片松花江都作为冰场。
每个东北人都巨能唠嗑。
东北笑星雄踞了整个九十年代。
赵本山统治了21届春晚,演情景喜剧的沙溢,拍铁齿铜牙的王刚,舞动开心麻花的沈腾,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东北人的幽默。
和北京的神侃,天津的贫嘴,海派的清口不同,东北的幽默,是真正从泥土中长出的幽默,
生命力最强,也最易陷入粗俗。
图自《中华遗产》2017年7月
说起方言,学者有很专业的表述,汉语有七大方言,每种方言又可再往下划分片区。
比如官话,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话、东北官话等。
东北官话再继续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东北人有一种天赋,就是极善于用很常见的事物来形容很抽象的东西,方言也不例外。
比如说到黑龙江、吉林话,那是大碴子味儿;沈阳话,苣荬菜味儿;大连话,海蛎子味儿。
唠嗑自古以来就是东北的文化传统,跟吃喝拉撒一样,是最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对于唠嗑这件事,东北人是最肯花心思的。光唠嗑的形式就分“扯犊子”“扒瞎”“打岔”“抬杠”等十几种,分得很细。
这么说吧,在东北,连嗑都不会唠的人没前途,基本是干啥啥不行,处处碰壁。
要研究东北唠嗑文化的起源,得从这里的气候说起。
东北位于中国最北边,冬季均温零下20度,大北风5-6级,出门一趟都得捂得就剩俩眼睛,不带帽子等耳朵麻了一拍就能打掉。
到了冬天,大雪封门,还没有那么多保暖措施,想干点啥都不成。
咋办呢?猫冬。
原来又没有手机电脑这种东西,不找人唠嗑还能干嘛?
炕头是东北人唠嗑的终极地点。
招呼大伙上炕是东北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屯好柴火烧热土炕,热乎乎的炕头焐得人从尾巴根到头发稍都是暖的,特别能激发内心倾(八)诉(卦)的欲望。
于是一群人坐在热炕头上盘腿儿开唠。
在唠嗑这门技艺上,东北人攀比心很重,从小就开始竞争。
哪个东北娃不是眼看着奶奶婶子们边嗑瓜子边你一句我一句见招拆招长大的?
可别小瞧嗑瓜子这项运动,它是东北人练嘴皮子的基本功。
“果脯”、“糖块”、“卤味”这些零嘴儿在“瓜子”面前一点儿分量也没有。
我们都知道,相声演员“练嘴”练的是“唇齿喉舌牙”。嗑瓜子的一连串动作,就是对其中四个部位“唇、齿、舌、牙”做力量和灵活度的锻炼。
——牙—嗑开
——舌—粘住
——齿—嚼碎。
最后一个动作最为关键:
聚集丹田之气,用胸腹呼吸法,结合唇部肌肉群,将气流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在一瞬间,喷射而出——
“呸”!
东北人从小到大嗑的瓜子连起来能绕地球两圈,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嘴皮子技能达到顶峰。
跟东北人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总觉得是要打架。
嘴皮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口音。
东北人有着十分独特的口音,这种口音,与全国各地的口音都不一样,它是普通话基础上形成的,单每句话都能听懂,连起来说就能把你说蒙。
一个事实,大多数东北人是听不出自己有口音的。
比如黑龙江那边,基本就是普通话,除了嗓门子大。没办法,地广人稀,说话全靠吼,东北人很少有嗓门子小的。
倒是辽宁,存在感就比较强了。
辽宁人说话,声调独特。
比如一般普通话中平音的字,大连人讲往往就变成了四声调。比较著名的是网上红极一时的“老司机报案”
而锦州话正好相反,所有语音都是二声调。
教你学说“锦州话”
你跟一个辽宁人聊天,语调很容易被他带跑。
你会不自觉的说着说着语速加快,声调拔高,再加上说到激动时的肢体动作,让人以为下一秒就会吵架或者打起来了。
我一朋友,国庆辽宁7日游。游历了鞍山,海城,锦州,鲅鱼圈,宽甸等地区后,
基本已经不会说话了。
据他说,其实到锦州的时候就已经不会说话了,锦州奇奇怪怪的问句口音让他极度的怀疑人生。
至于“辽宁口音是如何产生的”的问题,本地人听得比较多的说法是:
辽宁沿海风大,说话必须大点声,大风一吹,声调就跑偏了,所以出现奇奇怪怪的语调。
如果说嘴皮子、口音这些唠嗑的基本功是天生的,那跟谁都能聊、见谁都亲近的聊天习惯绝对是后天培养的。
中国是人情社会,东北是最讲究“情”的地方。
不像南方人口稠密,资源密集。东北地广人稀,受日照、风、降水、土壤等条件影响,村落分布极不均衡。
距离较远的两个村落,要赶着驴车在空旷的黑土地上走个几天几夜才能到达,人们感觉非常孤单。
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遇到豺狼虎豹的几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这就导致但凡见到人就分外亲,没几句话就“大兄弟”“大姐”“大哥”“大妹子”“大叔”“老姑父”的叫着,顿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记得上学那会儿在学校大门口罚站,天冷啊,我就跟看门老头就开始“大爷长”“大爷短”的唠上了。
没多会儿,大爷就请我进屋看电视,让大妈站门口帮我望风~一节课过得老舒坦了~
还有一回,赶火车误点了,改签了站票。靠和陌生大哥唠嗑,硬是唠出个座儿。身边的同学都惊呆了。
“酒桌”是东北人唠嗑攀交情的圣地。
在东北,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
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路边烧烤摊,哈啤和老雪,是东北人最能唠出知心嗑的绝密武器。
“够意思陪我喝点”、“不喝酒就是瞧不起我”是东北人酒桌唠嗑的两大法宝。
如果你挨不住面子,跟着喝了,那恭喜你,十有八九桌下倒。
真正的东北土著,白山黑水间畅游驰骋的游牧民族,种族天赋加buff,是不会喝多的。
一场阵容齐整的东北酒局需要至少3个角色:嗑最多的东北大哥+“哥你说什么都对”的忠心小弟+看穿不说破谜之微笑的智者。
这三个角色凑齐,就是一台戏。
东北人唠嗑能说敢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东北人豪爽的性格。
东北原著民是女真族、蒙古、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的融合,而这些少数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粗犷豪放与直爽。
东北民族分布也比中原地区也丰富
像传统汉族大家庭或大姓宗氏,受祖训和宗族祠堂制约,礼法森严,儒家文化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长幼有序”的规矩,
在东北差不多就得。
在东北,我们说这人唠嗑咋这么“敢造”呢?
这个“造”字,就是东北人的乐天性格,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在乎。比如,娱乐圈的东北籍明星,最爱唠“自信”。
孙红雷,自称颜王,总发愁自己帅成这样,还让不让人活。
林更新给自己起网名叫九亿少女的梦。
一点不羞耻。
雷佳音吹雪,胡子拉碴满脸褶子,愣说自己比刘昊然都年轻
再比如,你跟一个喜欢吧唧嘴的东北人吃饭,当你试图纠正他的时候,对方通常会选择:热情地向你唠唠自己为啥吧唧嘴,乐哈哈的。
当场酸脸这种事,不存在的。
东北人在一次霸气又不失幽默唠嗑中,还很讲究技巧。甩词必须得狠,比喻必须形象,感情必须丰富,这几乎是东北人唠嗑的铁律。
另一个就是东北的语言,太激情、太丰富了。很多开口音。ba ba 的,pia pia 的,fa fa 的。嘴张得很大还带儿化音,伴有极强的胸腔共鸣,听着就有气势,还有很具体的内容。
东北人说话,一句话里,包含的世界特别大。
他们太擅长使用场景了。
别人是说事情,东北人是讲故事。喜欢直接把场景扑到你脸上。
比如一般人会说:他这个人,见不得别人好。
东北土著则会说:看见你好他就跟两年没洗澡似的身上刺挠。
一般人打英雄联盟,会说:我要上了!
但东北的游戏主播会说:看我杀个人来给大伙助助兴!
不小心骑摩托摔倒了,东北人会说:脑瓜子嗡一下子,心嘭一下子,地下卟愣一下子,摩托车呼隆一下子。干苞米地里去了。
曾经在沈阳街头看到一男一女吵架,女人采用的是暗喻手法:“骑头驴牵只猴,你就能取经了!”(意思是男人太磨叽,不像个爷们)。
东北人用词很生猛,尤其擅长使用气势恢弘的动词,拟声词,形容词。做不叫做,叫“整”。蠕动不叫蠕动,叫“固拥”。
还有很多非常神奇,你都不知道哪来的,却又莫名很生动的词:比如,“锤你一拳” 的东北话,叫“给你一电炮”。
我沈阳朋友从小就被她妈这么喊大的:“你再整这些没用的我就给你一电炮。”
东北人喜欢用四字“成语”来表达动作,你都不知道哪来的,却又莫名很生动:
随河打淌(精神萎靡),毛愣三光(做事不稳当),急头白脸(情绪急躁),破马张飞(阵势大)。
太有想象力和画面感了。光听就能联想到动作,听多了都嫌普通话单调。
如果普通话是“————” ,那有了这些词,东北人说话就是 “~~~~~” 间杂几个“////”。
大起大落,上下起伏,饱含着强烈的感情。东北人跟你唠嗑,不是在说话,是在舞蹈。
要在一段对话中占据主导地位,光吸引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关键时刻能驳斥别人。
要知道东北的夜晚总是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为了省钱,人们晚上唠嗑都不点灯。黑暗在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一种令人轻松的民主气氛,有点像网友发言时穿上了马甲,毫无思想包袱,
于是“打岔”“抬杠”等唠嗑方式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还是东北人与东北母亲的对话。
东北妈有一套万能句式:“我看你像X” ,以及 “你看我像不像X”。
——妈我想要自行车。
——我看你像自行车。
——妈我想要游戏机。
——你看我像不像游戏机。
瞬间把你怼没电。
或者她本来也会给你买自行车,买游戏机,但一定要来这么一句。
东北妈妈催女儿生孩子
说到底,东北人爱唠嗑是天生的。
出了山海关,茫茫荒野,
各种天灾人祸虎豹豺狼,生存已经非常不容易,
用“唠嗑”这种单纯的语言形式,获得乐趣以及心理满足感,
跟大家刷抖音是一样的。
警惕找你唠嗑的东北人,唠嗑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啊!
一个同事这样说:“认识东北人之前,以为他们都是黑社会,相处了以后,才知道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其实武林之于侠客,就像社会之于东北人。互相有深入链接,同时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把世界当回事。
说到最后,都是消解。
现在丧不流行,流行快乐了。于是我们才这么需要东北人。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东北人说话咋咋呼呼的,也可能有人会认为东北人性格直爽到有些鲁莽。
但在小编看来,这些却是咱们东北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人亲切。
东北人啊,你越了解他们,
就会发现自己越喜欢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