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854|回复: 0

[其他] 倾吐放松 利于健康 ——试说写回忆录的作用

Rank: 9Rank: 9Rank: 9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发表于 2018-5-19 04:36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倾吐放松 利于健康
——试说写回忆录的作用
高致贤
“回忆录写来有什么用?”这是我的亲友们要我回答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原来是我的回忆录《苦乐人生》出版后,捐赠给家乡文化教育界等几百个单位,当然也赠送众多亲友。因为我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反映了我70余年的生活情景,引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大家也觉得几十年的艰苦历程,现在的青少年都不知道了,应该把自己亲历的那一段不平常的历史写出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了解好日子来之不易,应该很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于是有的亲友就动手写起来了!
因为我们这些耄耋之人一般读书都很少,尤其是女性姐妹们,现在还能写的已是凤毛麟角了,能写的,现学习电脑写作更是不容易!即使学会使用了,写起来也有不少困难。她们能够写出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但是,写出来之后,又很难得到子女们的认同。一位老太太,幼年行孝,割肉救父;青年积极,劳动模范;夫妇和睦,姊妹团结;丈夫罹难,孀居四十余载,拼死拼活,竭尽全力,将几个孩子抚养成人。老年欣逢盛世,她进老年大学继续学习。回忆录写得真实生动,读来十分感人,我读后禁不住热泪盈眶,真是一份家教的好教材。可是,有的孩子并不理解,弄得她很为难……
一位同龄人,少年时家贫读不起书,才进初中不久就辍学去附近医院做勤杂工。由于她聪明好学,乐于助人,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之后,业余就到护士室去义务打下手工。院长发现她比护士学校毕业的新手更熟悉业务,就让她当护士助理,工作很出色,就转正为护士。她艰苦卓绝,年年评先进,她随时给医师打下手,竟然可以助医,后来转为医士,她仍然奋斗不止,再后来晋升为主治医师到退休。而且,她相夫教子,家教有方,子女个个成器。她一生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怎样从勤杂工偷师学艺到主治医师?个中艰苦,局外人是难以体会的!她也想把这个过程写出来告诉孩子们。可是,处于歌舞升平中的孩子们,享受还来不赢哩,哪里想听什么艰苦奋斗?!她已经起草了一部分,得不到孩子们的理解,她就弃笔从舞了……
有一位年龄更大的老太,解放前读到小学毕业,因父亲去世,家庭败落,母亲被迫另嫁,家中长辈便将她许配给一个地主儿子,她不同意也不行。新中国成立了,她求助于当地农会,得到领导人的支持,自由恋爱,找到一个好丈夫。两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团结和睦,儿女成器,晚年幸福。她将自己如何争取婚姻自由,这样创造家庭幸福的经验教训写出来,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虽然不反对,但对于过去的艰苦表现得十分淡漠。她不想写下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这回忆录写来有什么用?!”
我实在找不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的确不知怎么回答,于是就引起了我的深思——
首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回忆录?简而言之:把我生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后来人,让他们作为借鉴!所以,我自费出书,全部送人,还自以为这回忆录很有历史价值。对朋友们说:一百年以后,现在的高楼大厦不在了,我的回忆录正好提供后人研究我们生活时代的社会现状。这也有道理,但那不过是对于历史学家们的作用,对自己的后代呢?也许作用不大。
为什么?一是,那时候自己的后代还有没有?姑且不管此事,但是,社会告诉我们:世上除了当官的的后代想子承父业之外,平民百姓的后代,往往是厌烦父业的。工人的孩子不想当工人,他们知道工人的苦;农民的孩子不愿当农民,他们知道农民的累;教师的孩子不愿当教师,他们知道教师的艰;医师的孩子不愿当医师,他们知道医师的难,司机的孩子不愿当司机,他们知道司机的……总之,平民百姓的后代不想继承父业,即使继承了,也是无法改变的苦。而大官大款的后代想继承父业呢,也继承不了多久。就算皇帝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那个皇帝坐到头?纵观历朝历代,不是宫廷政变就是民间造反而改朝,或因谁承父业而引起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而换代。大的方面如此,就我耳闻目睹的情况也何尝不是这般?我本身就是不愿当农民才拼命读书找工作。
据我所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农耕方面的成功者,就是买田置地当地主;城市工商业的成功者,就是千方百计赚钱开厂办店当资本家;他们创业的时候,不可谓不艰辛,可是,创业成功之后,一般又逃不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规律”。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辛辛苦苦买田置地或开厂办店的结果还成了自己的罪证,真是挖坑埋自己者,他们的后代怎么能子承父业?承的只是被专政,他们上代的回忆录对他们有什么用?弄不好成为“变天账”!
那么,平民百姓的回忆录对于后代就没有一点作用?回答是否定的。不过,这作用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审视。对于自写回忆录的人来说,将几十年沉淀于心酸甜苦辣一吐为快,身心放松,利于健康;利用写回忆录来经常动脑筋,避免老年痴呆症,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由是观之,虽然写回忆录的好处不全在自己的后代,但对于历史研究也是一种贡献。虽然有的御用文人采取实用主义,拿平民百姓的回忆录去为上司歌功颂德配盘子;但像司马迁那样的史学家也是有的,存米遇到巧妇,就有好炊了!我们又为何吝啬留一点米?
诚然,从某种现实角度来说,一些老人的孩子的意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他们到了人老思乡,年老忆旧的年龄段,是会理解老人为什么想写回忆录的,但这也只是我的一蛙之见,未必正确。到底应该如何回答本文开头一些老人提出的那个问题呢?鄙人在此求教于大方,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2018.5.16.于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