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活动: 1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了就是深圳人”。在论坛,在别处常看到这种话题,有理解、有质疑,本人作为第一批入深建设者说点看法。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各区域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占居住人口90%以上,如何让众多来深建设者及子女融入深圳的城市生活,让下一代孩子们也享有优质的公益服务,成为城市管理部门的一个课题。深圳作为一个流动人口高达千万,建市不过四十年的城市,其文化尚未成型。既没有足够的人来创造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内容,又没有足够的人足以定义“深圳人”的内涵。市政府拿来这个词,说了句吸引人的口号。
作为流动人口高于常驻居民的新型城市,深圳市政府及各级领导审时度势、海纳百川,一方面不断吸收引进高端人才,一方面对入深建设者给予尽多的帮助,当然现做的还远远不够。“来了就是深圳人”是说不管你年龄大小来自何处,只要进入深圳参建深圳都会接纳,但还是靠自己努力,创业,找工作挣房子,并不是来了就会给你一切所需,享受原居民的一切待遇,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倒是对那些“海归”待遇特别高。我们作为早期入深建设者,那时深圳是什么样,我们吃的苦受的累现在年轻人可否想象得到?我们也觉得有点冤,亲眼见证参与了深圳的变迁和建设,为深圳的繁荣发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还有部分人没有进入“小康",那时的工资不高故缴社保费也很低,到退休时计算退休工资这一项可亏大了,工资远不如其他行业,也羡慕本地土著居民坐收租享福。诚然,今后几年中定居深圳者,仍会被算进深圳人概念主体中,绝不会被叫做“新深圳人”。
可是,今后的事情谁说的明白?四十年前的香港,一百年前的上海,同样是冒险家和异乡人的乐园,子女在那里繁衍生息了几十年,不一样产生了认同和归属感。也希望政府部门多考虑民生,给入深参建者多一些优惠、帮助,毕竟深圳的建设繁荣发展要靠这部分主流人群。见仁见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海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