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策] 31年前为基建工程兵子弟上学而新建的深南中学竟然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合理吗(福田区教育局已回应)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1
发表于 2019-4-23 14:20 |只看该作者
如今的社会有钱人、有权人才享有公平,老板姓想要公平就是一条崎岖而又远程的路途!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2
发表于 2019-4-23 16:55 |只看该作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事态变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0Rank: 20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3
发表于 2019-4-24 22:07 |只看该作者
福田区教育局回应:
      针对部分居民朋友对我局近期发布的“教科院二附小直升教科院附中政策”产生误解以及个别社会人员的造谣传谣行为,为解读政策、澄清事实,现就相关情况告知如下:
  一、原属高级中学初中部的招生地段不变。属于高级中学招生地段的家长可以申请报读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也可以自主选择直升教科院附中。选择直升的家长,只需向就读的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将相关资料递交给对应初中,无须在网上报名系统再进行申报;选择不直升的家长,则由其自行在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地段学校申报(与其他地段生无任何区别)。
  二、对口直升政策是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我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相邻学校对口直升政策,该政策既减少了市民重复提交入学资料等不必要环节,又符合教育部“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的要求,在已经实行的学校取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因此,对口直升政策将继续推行,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便利服务。
  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造谣传谣等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近期有个别社会人员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建业、竹园等小区调整为教科院附中招生地段”的谣言,我局已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请各位居民朋友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查看更多问政答复请进入问政深圳平台:wz.sznews.co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44
发表于 2019-4-24 23:19 |只看该作者

福田区教育局回应:
      针对部分居民朋友对我局近期发布的“教科院二附小直升教科院附中政策”产生误解以及个别社会人员的造谣传谣行为,为解读政策、澄清事实,现就相关情况告知如下:
  一、原属高级中学初中部的招生地段不变。属于高级中学招生地段的家长可以申请报读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也可以自主选择直升教科院附中。选择直升的家长,只需向就读的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将相关资料递交给对应初中,无须在网上报名系统再进行申报;选择不直升的家长,则由其自行在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地段学校申报(与其他地段生无任何区别)。
  二、对口直升政策是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我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相邻学校对口直升政策,该政策既减少了市民重复提交入学资料等不必要环节,又符合教育部“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的要求,在已经实行的学校取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因此,对口直升政策将继续推行,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便利服务。
  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造谣传谣等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近期有个别社会人员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建业、竹园等小区调整为教科院附中招生地段”的谣言,我局已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请各位居民朋友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查看更多问政答复请进入问政深圳平台:wz.sznews.com

支持福田区教育局。

本人是事先不知情,临时在市民中心现场收到的纸质资料,在现在呆了一会就离开上班去了,未经核实就在深坛发帖,造成误会,深感抱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45
发表于 2019-4-25 00:37 |只看该作者
2019年福田区义务教育招生问答(公办学校)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9-04-22 09:22 字号:【大中小】
  一、申请学位家长需注意的关键时间节点有哪些?
  请家长务必记住学位申请的几个关键时间段应该注意的事项:网上预报名期间一定要及时在网上录入相关信息;在学位申请期间及时带齐资料到学校初验;报到注册期间及时到录取学校登记;尤其是不合格信息修改时间仅有一天(小一为6月5日、初一为6月12日),请由于填写错误等原因导致审核证件不合格的家长务必在指定时间到报名学校修改相关信息。否则,即使是符合就读条件的儿童也将无法安排学位。
  二、2019年小学入学年龄是否有新调整?
  我市小学一年级入学年龄没有调整,2019年小学一年级招生对象为2013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广东省教育厅在《2019年我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问答》中强调:
  目前我省还不具备适当放开小学入学年龄的条件,仍然维持现有政策不变,小学一年级招生的对象为当年8月31日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
  三、非深户籍人员在申请学位时为什么有了居住证,还要核验住房证明材料?
  居住证作为主要的入学依据,是可享受我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在我市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效的住房证明是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就近入学的依据。住房证明材料包括在本市的有效房产证明或购房合同,或由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核发的、登记备案时间连续满1年以上的房屋租赁凭证或者租赁信息,或连续满1年以上的保障性住房租赁合同。
  居住证是判断“是否可以在我市申请学位”的标准,住房证明是判断“是否可以申请片区学校学位”的标准。
  四、社保怎么积分?
  申请学生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选择在深圳市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方缴纳时间长的积分,取累计养老或医疗保险时间长的险种为积分。按照在深圳市缴纳社会保险险种中购买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或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的时间计算积分,每满一个月加0.1分,计算时间截止日期为2019年4月30日,累计不超过10分。
  五、我是中央驻港人员或内地企、事业单位驻深分支机构人员,不能参加深圳的社保,怎么提交社保证明?
  中央驻港人员不能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在其他就读证明材料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出具中央派出单位和在港工作单位的相关证明,以确认国家派其驻港工作身份。
  内地企、事业单位驻深分支机构人员,未在深圳办理社保,必须提供内地企、事业单位在深分支机构的注册证明,与该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正式劳动合同以及其所在地社保部门提供的此类人员的参保证明。
  六、深圳户籍儿童是否需要登记计生信息?到哪里登记计生信息?
  我市已于2017年取消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申请入学的必备条件,仅作为积分入学项目。为避免影响申请学位积分,请深圳市户籍、非深户籍(含港澳籍)儿童的家长及时更新完善相关信息。
  父母为深圳户籍的家庭,请到户籍所在地社区工作站更新完善相关信息;父母为非深圳户籍的家庭,请到实际居住地社区工作站更新完善相关信息。
  七、初验时,未收到学校通知或错过时间的家长何时进行初验?
  为避免过长时间等待,学校将通过短信的方式(可能会被某些软件拦截),分批次通知家长到校初验,请家长尽量按照安排的批次及时间到校初验。学校初验一般安排为周六、周日两天进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收到学校短信通知或错过时间的家长,可周一到报名学校进行初验。
  八、购买的房产尚未入伙,如何申请学位?
  2019年9月1日前未入伙的住房,其购房合同不能作为学位申请依据,申请者按实际居住地段地址申请。
  九、租赁时间是否可连续计算加分?
  租赁起始时间以《房屋租赁凭证》初始发证日期为准;同一地段前后连续租赁时间可合并计算租住时间;能提供连续租赁凭证的,在网上报名填写资料时,按预报名系统要求填写登记备案号,日期填写对应的租赁凭证的初始发证日期;租房申请学位必须为整套房屋租赁;提供《房屋租赁信息》申请学位不按照租赁时间计算积分。
  十、需进行无房证明加分的应提供什么材料?
  需进行无房证明加分的,在网上预报名时勾选相关选项即可,无需开具纸质证明。网上报名结束后,区教育局将相关信息送市房产信息中心进行核实,如审核结果有误,家长可自行打印纸质无房证明,于不合格信息修改期间(小学为6月5日,初中为6月12日)提交给学校进行更正。
  十一、港澳籍学生申请学位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深圳户籍、或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本市居住证的港澳籍适龄儿童可申请我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小一和初一学位。参照我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相关规定,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儿童出生证明、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证);
  2、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深圳户籍:父母户口本、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材料);父母双方均为非深户籍:父母本市居住证、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材料);
  3、父母在本市的房产证(购房合同、不动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凭证;
  4、父母社保信息;
  5、由深圳市公证部门出具的父母双方与子女间亲属关系公证书;
  6、计划生育信息。
  港澳籍适龄儿童申请我市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也和深圳市户籍、非深户籍的学生一样,要核验计划生育信息,一样参与计生积分。
  十二、监护人由父母变更为他人的适龄儿童如何提供证明?
  须提供法院出具的变更关系的法律文书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变更证明及变更后的法定监护人的各项证明材料;属于孤儿的,需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关系证明及法定监护人的各项证明。同时,需提供该适龄儿童变更户籍后的家庭户口本。
  十三、特殊住房需提交哪些材料?
  属于军产房的,提供住房军产证或军产房所属部门出具的购房证明(附付款凭证),及辖区社区工作站出具的实际居住证明;
  属于集资房的,应出具购房合同和交款收据,并由辖区社区工作站出具住房证明材料、实际居住证明;
  属于自建房的,应提供辖区街道办或社区工作站出具的住房证明材料、实际居住证明;
  属于原住居民祖屋的,由辖区社区工作站开具相应证明;
  属于商务公寓的,提供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及辖区社区工作站出具的实际居住证明;
  属于单位宿舍的,(1)监护人所在工作单位提供拥有该住房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房产证或租赁凭证,如提供租赁凭证需符合初始发证日期的要求);(2)监护人工作关系证明(半年以上社保缴纳清单);(3)辖区社区工作站出具的实际居住证明;(4)家庭在深圳市无房证明。
  十四、申请福田区义务教育学位需要核验房屋租赁合同吗?
  我市义务教育招生遵循“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的人口政策要求,义务教育学位安排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积分入学制度。有效的住房证明不是入学必备条件,教育部门不对房屋租赁合同进行核验,但有效的住房证明是教育部门实施就近入学、安排学位的重要依据。
  十五、为什么需要填报二、三志愿?填报了二、三志愿是不是会先被分流?
  由于我区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分布都经常变化,学位分布与生源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在部分地段可能出现学位需求大于学校招生能力的情况,以前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调剂部分生源到附近其他学校就读。2014年起申请我区小一或初一学位,家长可以填报三个志愿。第一志愿在预报名时必须选择填报居住地段所属学校,为固定志愿;第二和第三志愿在网上预报名结束后填报,由家长在系统提示有空余学位的学校中自由选择,改以往“强制分流”为“家长自愿选择分流学校”的做法,更加彰显以人为本。
  第二和第三志愿的填报,不会影响到第一志愿学校的录取,因此,建议家长不论积分高低,最好都能填报第二和第三志愿,做到有备无患。
  十六、享受优惠政策人员的子女具体有哪些,需提供那些资料?
  国务院、解放军总政治部、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对部分军、警人员,华侨,中央各部委驻深办事处干部,以及高层次人才、福田英才计划人员子女就读有专门规定,上述人员的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视同福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现役军人子女入学须向市警备区备案。
  十七、学生是否可以选择不参加直升,直接申报地段所属的初中?
  我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相邻学校对口直升政策,该政策优化了教育服务,既减少了市民重复提交入学资料等不必要环节,又符合教育部“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的要求,受到家长的普遍赞誉。
  试行过程中,有部分不愿意选择直升的家长存有疑虑,现对对口直升政策解释如下:
  一、对口直升不涉及地段调整。
  二、对口直升不是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具有选择权,即家长可以选择直升,也可以选择地段初中。如家庭居住地址发生变更的,也可以在新居住地申请地段初中学校。
  十八、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地段是如何划分的?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深府办〔2008〕130号)第三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应当依据人口分布情况、地理状况和地段内学校规模划定”。我区公办学校的招生地段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分布、地段内公办学校规模等情况,按道路和住宅小区的边界等进行划分。由于我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学校也不是均匀布局,而且办学规模不尽相同等原因,学校招生地段也可能出现大小不同的情况。每年,教育行政部门还会根据辖区学校规划建设、学位供需等情况,对部分学校的招生地段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区大部分公办学校为单校划片,但部分区域由于学位供需矛盾紧张、公办学校布局不均等因素,会出现某些区域为两校或多校的共享学区。
  十九、就近入学就是在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就读吗?
  就近入学并不是指就读离自己住址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目前,我市通过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范围,按片区招生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就近入学是指适龄儿童就读现住址所属片区的学校。学校的招生片区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分布等情况,按道路和住宅小区的边界等进行划分。由于全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学校也不是均匀布局,而且办学规模不尽相同等原因,学校招生片区也可能出现大小不同的情况。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还会根据辖区学位供需情况,对学校的招生片区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十、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择校吗?
  我市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政府不主张、不支持适龄儿童在就近入学原则之外,自行选择其他公办学校就读,更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择校费。
  目前,我区已实现各学校的硬件投入、师资配备均衡,各位家长不必舍近求远进行择校。今后我区还会进一步加大教师、校长的交流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福田区教育局

2019年4月17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唉,这让我想起300年前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后,把美国温暖富饶的东海岸强占了,然后把原住土著人赶到寒冻干旱的中、西部去,然后编个谎言说:我是上帝派来拯救你们的。可怜的工程建设老兵们,你们被深圳抛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把建业、竹园片区跨学区直升至又远又烂的教科院附中,把新空出的深高学位让给安托山那边万科xx等新楼盘确实不该,无论从距离,办学强弱结合均衡发展原则,还是历史、情怀都不该!何况两校有天然广深高速路相隔,属两个学区范围,跨学区配对没依据。涉及重大民生问题必须提前半年听证,征求居民意见,公示等,这些都没有做,行政程序上就违法了,更不用说内容了。一纸公文就改变上学方式,拍脑袋决策是制造社会新的不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深坛老友

48
发表于 2019-4-26 17:44 |只看该作者

福田区教育局回应:
      针对部分居民朋友对我局近期发布的“教科院二附小直升教科院附中政策”产生误解以及个别社会人员的造谣传谣行为,为解读政策、澄清事实,现就相关情况告知如下:
  一、原属高级中学初中部的招生地段不变。属于高级中学招生地段的家长可以申请报读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也可以自主选择直升教科院附中。选择直升的家长,只需向就读的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将相关资料递交给对应初中,无须在网上报名系统再进行申报;选择不直升的家长,则由其自行在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地段学校申报(与其他地段生无任何区别)。
  二、对口直升政策是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我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相邻学校对口直升政策,该政策既减少了市民重复提交入学资料等不必要环节,又符合教育部“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的要求,在已经实行的学校取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因此,对口直升政策将继续推行,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便利服务。
  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造谣传谣等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近期有个别社会人员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建业、竹园等小区调整为教科院附中招生地段”的谣言,我局已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请各位居民朋友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查看更多问政答复请进入问政深圳平台:wz.sznews.com

支持福田区教育局。

本人是事先不知情,临时在市民中心现场收到的纸质资料,在现在呆了一会就离开上班去了,未经核实就在深坛发帖,造成误会,深感抱歉。

你这态度好,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49
发表于 2019-4-26 21:40 |只看该作者

唉,这让我想起300年前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后,把美国温暖富饶的东海岸强占了,然后把原住土著人赶到寒冻干旱的中、西部去,然后编个谎言说:我是上帝派来拯救你们的。可怜的工程建设老兵们,你们被深圳抛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0
发表于 2019-4-26 21:41 |只看该作者

把建业、竹园片区跨学区直升至又远又烂的教科院附中,把新空出的深高学位让给安托山那边万科xx等新楼盘确实不该,无论从距离,办学强弱结合均衡发展原则,还是历史、情怀都不该!何况两校有天然广深高速路相隔,属两个学区范围,跨学区配对没依据。涉及重大民生问题必须提前半年听证,征求居民意见,公示等,这些都没有做,行政程序上就违法了,更不用说内容了。一纸公文就改变上学方式,拍脑袋决策是制造社会新的不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1
发表于 2019-4-26 21:42 |只看该作者

福田区教育局回应:
      针对部分居民朋友对我局近期发布的“教科院二附小直升教科院附中政策”产生误解以及个别社会人员的造谣传谣行为,为解读政策、澄清事实,现就相关情况告知如下:
  一、原属高级中学初中部的招生地段不变。属于高级中学招生地段的家长可以申请报读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也可以自主选择直升教科院附中。选择直升的家长,只需向就读的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将相关资料递交给对应初中,无须在网上报名系统再进行申报;选择不直升的家长,则由其自行在网上报名系统选择地段学校申报(与其他地段生无任何区别)。
  二、对口直升政策是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我区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相邻学校对口直升政策,该政策既减少了市民重复提交入学资料等不必要环节,又符合教育部“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的要求,在已经实行的学校取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因此,对口直升政策将继续推行,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便利服务。
  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造谣传谣等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近期有个别社会人员通过网络等途径传播“建业、竹园等小区调整为教科院附中招生地段”的谣言,我局已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请各位居民朋友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查看更多问政答复请进入问政深圳平台:wz.sznews.com

支持福田区教育局。

本人是事先不知情,临时在市民中心现场收到的纸质资料,在现在呆了一会就离开上班去了,未经核实就在深坛发帖,造成误会,深感抱歉。

你这态度好,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2
发表于 2019-4-26 21:43 |只看该作者

如今的社会有钱人、有权人才享有公平,老板姓想要公平就是一条崎岖而又远程的路途!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3
发表于 2019-4-26 21:43 |只看该作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事态变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肢解名校实现教育公平

如果是同学区一视同仁进行调整,就算不合理,但公平也无可非议。问题是单独把距离近的某旧小区变形划出去,让位远的新小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一般情况下,直升都是直升同学区的,跨学区直升,舍近求远就让人不明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5
发表于 2019-4-28 10:57 |只看该作者

深圳,就是这2万名年轻人的青春 2018-05-04 21:33

“你为什么要把最好的青春留在深圳?”
因为这里机会多、工资高、气候好,或者只是因为仅仅是因为你在深圳出生。
我们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理由,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深圳有我们需要的某种东西。
而三十多年前,有两万多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也来到了深圳。他们大多20岁出头,稚气未脱,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想象。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荒芜。
他们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
这哪里是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
1979年,深圳市刚刚建立之初,基础建设几乎为零。但市内没有多少基建队伍,广东省里的施工队伍又有自己的工程在身,也不愿意到这个缺水缺电的边陲小镇来。最后,深圳的领导只能跟中央军委“借人”。
1982年秋,从京广线由北向南陆续驶过100多趟军列,来自全国各地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就这样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要知道,当时的深圳只有30多万人口,原特区内只有两万多居民,但是工程兵连同家属约有4、5万人之众。
当这些从大雪纷飞的北方,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带着绒帽的大军下车时,迎接他们的没有鲜花和民众,而是大写加粗的惊呆了:
在大家的想像中,毗邻繁荣香港的深圳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但是眼前的深圳,眼前的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市区街道狭窄,房屋建筑破旧,大多数的街道都是土路,大载重车开不进去,比内地的许多县城水平差得远;当时最繁华的老东门,街道很短,点上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从这头走到了那头;那时深圳最高的楼房,是深圳戏院和对面5层高的深圳旅店;整个深圳只有一个供本地2万人用水的小自来水厂;原来的镇医院,也只有十几个床位.....
这哪里是什么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工程兵老杨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深圳时的情形,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我一下火车,看到满山的荒坡野草,我就知道要吃苦头咯。”
工程兵风餐露宿,在建设工地就地用餐
工程兵失望,深圳当地的群众也是对他们抱有怀疑:“这么年轻的娃娃兵,能够建起房子吗?”
由于深圳政府的经费有限,工程兵只能驻扎在离市中心比较远的“黄牛垅”。那里除了洼地上成片的荒草,就是一块块的鱼塘,山头布满野竹子。没有现成的住处,这些工程兵们便就地取材,竹竿做梁柱,竹篙砌墙皮,油毡加上竹叶就成了屋顶。没有一栋砖瓦房,甚至没路没电,连喝水都得自己打井。
苦中作乐的工程兵还给新家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竹叶宾馆”。而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深圳地图上的“竹子林”。后来在1983年,深圳遭遇了特大级台风,整个竹棚被掀翻,墙体被撕烂,只剩下个框架。两万工程兵只能在露宿在风雨中。
被台风摧毁的竹棚宿舍
相对于艰苦的居住条件,更让工程兵难以适应的是深圳的气侯和饮食习惯。工程兵黎叔回忆说:“我们有一些同志喜欢吃辣椒,吃不上辣椒有点儿不习惯。后来市长知道了,就派人去四川采购了大批辣椒。”
但还是有许多人受不了,就申请转业回老家了。老杨本来也想转业回家,被几个老乡拦住了。
“后来证明他们是对的,深圳变得越来越好了。”
深圳速度+深圳奇迹=工程兵
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二万多名工程兵们辟山路、盖高楼、修公路、通水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还有深圳奇迹。
深圳市委办公大楼是工程兵进入深圳后打响的第一仗。没有大型机械就依靠手提肩扛,铁锹不够就两人合用一把。工程兵们最终硬是在一片烂泥地里盖起一座像样的办公大楼。
让深圳人引以为傲的最美深南大道,在80年代初,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从上海宾馆到南头检查站路段几乎都是石头山,全靠工程兵徒手搬平。
如今的南油工业区在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在工程兵的建设下,这片黄土成了南山区最早成片建设的楼房。
三十多年前,红岭大厦尚未完工。谁能想到就在对面的空地上,后来深圳大剧院拔地而起,而那两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公路分别成了今天最繁忙的深南大道和红岭路。
红岭大厦正在修建中
当然,工程兵们最骄傲的依然是曾经深圳最高楼——国贸大厦。国贸大厦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它高,更是它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个速度的缔造者正是一群平均年纪20多岁的青年工程兵们。
小吴的父亲正是当年参加国贸大厦建设的工程兵,现在每次到国贸大厦顶楼的餐厅吃饭,小吴总感到亲切,“父亲这一批深一代,是真正为了深圳流血流汗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要更加努力追上父亲当年的脚步”。
从荒无人烟的石头山到如今川流不息的城市绿道,从黄土地到南油工业区,从烂泥地到大剧院,从地基到百尺高楼,这一切,仿佛被工程兵们施了魔法。
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所建
工程兵对于深圳到底有多重要?现在我们回过头看,就在1982-1995年间,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们所建深圳的第一条路第一个小区绝大多数十八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建设统统由这两万南下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修建。
但其实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创造这些深圳奇迹的背后,是工程兵们的“徒手盖楼”混凝土搅拌机,没有;大型器械,几乎没有;用人力搅拌,手工磨平,所有的所有,只有人力。
在这之中,由工程兵1团承建深圳电子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20层高楼,是当年的标志性建筑,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后来的国贸大厦。
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准时完工,基建工程兵投入了9个连的兵力,夜以继日地奋战。顶着烈日、战台风、斗蚊虫、喝泥水、住草棚,战天斗地,虽苦犹荣。
“那时候年轻,一听到搅拌机发出的声音,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干劲,一点也不累了。”曾经参与电子大厦建设的工程兵老杨回忆起当初干活的场景,眼神中也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忙碌,电子大厦终于提前一个月正式竣工,且施工质量优良。当时国家容许的垂直度偏差是10厘米,而电子大厦垂直度偏差不到5厘米,远远低于标准。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外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国能有这样的技术,但我们做到了。”说话时,老杨分明是骄傲而自豪的。
电子大厦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
如今60多岁的史老曾经参加过上步工业小区的建设,每每从小区路过,史老都忍不住看一眼。老楼还在,只是外立面被重新装饰了一番。斗转星移,从前的许多战友失去了联系,那栋老楼也许是史老青春的唯一见证者了。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2万多名工程兵集体转业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转业之后创立了深圳最早的一批企业,例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华强集团董事长梁光伟、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高洪星等等。而另一些人,在脱下军装后成为了深圳最早的义工。但有一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里。在建设南头直升飞机场的过程中,302团团长田守臣因为过度劳累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哪怕脱下军装,军人的印记依旧烙印在他们身上。2012年,退休后的老工程兵杨卫国用自己的积蓄建了全国首个“老兵驿站”,至今已免费接待了600余老兵。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王石也曾经说过,想在深圳建一座基建工程兵博物馆或基建工程兵纪念馆。深圳可以有这样或那样们博物馆或纪念馆,但基建兵博物馆或纪念馆不该或缺。
如今,每年都有无数年轻的热血青年涌入深圳,他们渴望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爱深圳的繁华、便捷和一切皆有可能。
可当初的工程兵,他们爱深圳,爱的是“一无所有的深圳”。是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造了深圳,让深圳成为一座“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之城。
他们本该被仰望,却被我们遗忘了。
正值青年节
谨以此文
纪念将青春留在深圳的
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及其家属们。

他们退休了,深圳给予他们的退休待遇差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6
发表于 2019-4-29 00:30 |只看该作者

深圳,就是这2万名年轻人的青春 2018-05-04 21:33

“你为什么要把最好的青春留在深圳?”
因为这里机会多、工资高、气候好,或者只是因为仅仅是因为你在深圳出生。
我们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理由,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深圳有我们需要的某种东西。
而三十多年前,有两万多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也来到了深圳。他们大多20岁出头,稚气未脱,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想象。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荒芜。
他们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
这哪里是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
1979年,深圳市刚刚建立之初,基础建设几乎为零。但市内没有多少基建队伍,广东省里的施工队伍又有自己的工程在身,也不愿意到这个缺水缺电的边陲小镇来。最后,深圳的领导只能跟中央军委“借人”。
1982年秋,从京广线由北向南陆续驶过100多趟军列,来自全国各地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就这样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要知道,当时的深圳只有30多万人口,原特区内只有两万多居民,但是工程兵连同家属约有4、5万人之众。
当这些从大雪纷飞的北方,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带着绒帽的大军下车时,迎接他们的没有鲜花和民众,而是大写加粗的惊呆了:
在大家的想像中,毗邻繁荣香港的深圳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但是眼前的深圳,眼前的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市区街道狭窄,房屋建筑破旧,大多数的街道都是土路,大载重车开不进去,比内地的许多县城水平差得远;当时最繁华的老东门,街道很短,点上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从这头走到了那头;那时深圳最高的楼房,是深圳戏院和对面5层高的深圳旅店;整个深圳只有一个供本地2万人用水的小自来水厂;原来的镇医院,也只有十几个床位.....
这哪里是什么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工程兵老杨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深圳时的情形,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我一下火车,看到满山的荒坡野草,我就知道要吃苦头咯。”
工程兵风餐露宿,在建设工地就地用餐
工程兵失望,深圳当地的群众也是对他们抱有怀疑:“这么年轻的娃娃兵,能够建起房子吗?”
由于深圳政府的经费有限,工程兵只能驻扎在离市中心比较远的“黄牛垅”。那里除了洼地上成片的荒草,就是一块块的鱼塘,山头布满野竹子。没有现成的住处,这些工程兵们便就地取材,竹竿做梁柱,竹篙砌墙皮,油毡加上竹叶就成了屋顶。没有一栋砖瓦房,甚至没路没电,连喝水都得自己打井。
苦中作乐的工程兵还给新家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竹叶宾馆”。而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深圳地图上的“竹子林”。后来在1983年,深圳遭遇了特大级台风,整个竹棚被掀翻,墙体被撕烂,只剩下个框架。两万工程兵只能在露宿在风雨中。
被台风摧毁的竹棚宿舍
相对于艰苦的居住条件,更让工程兵难以适应的是深圳的气侯和饮食习惯。工程兵黎叔回忆说:“我们有一些同志喜欢吃辣椒,吃不上辣椒有点儿不习惯。后来市长知道了,就派人去四川采购了大批辣椒。”
但还是有许多人受不了,就申请转业回老家了。老杨本来也想转业回家,被几个老乡拦住了。
“后来证明他们是对的,深圳变得越来越好了。”
深圳速度+深圳奇迹=工程兵
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二万多名工程兵们辟山路、盖高楼、修公路、通水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还有深圳奇迹。
深圳市委办公大楼是工程兵进入深圳后打响的第一仗。没有大型机械就依靠手提肩扛,铁锹不够就两人合用一把。工程兵们最终硬是在一片烂泥地里盖起一座像样的办公大楼。
让深圳人引以为傲的最美深南大道,在80年代初,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从上海宾馆到南头检查站路段几乎都是石头山,全靠工程兵徒手搬平。
如今的南油工业区在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在工程兵的建设下,这片黄土成了南山区最早成片建设的楼房。
三十多年前,红岭大厦尚未完工。谁能想到就在对面的空地上,后来深圳大剧院拔地而起,而那两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公路分别成了今天最繁忙的深南大道和红岭路。
红岭大厦正在修建中
当然,工程兵们最骄傲的依然是曾经深圳最高楼——国贸大厦。国贸大厦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它高,更是它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个速度的缔造者正是一群平均年纪20多岁的青年工程兵们。
小吴的父亲正是当年参加国贸大厦建设的工程兵,现在每次到国贸大厦顶楼的餐厅吃饭,小吴总感到亲切,“父亲这一批深一代,是真正为了深圳流血流汗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要更加努力追上父亲当年的脚步”。
从荒无人烟的石头山到如今川流不息的城市绿道,从黄土地到南油工业区,从烂泥地到大剧院,从地基到百尺高楼,这一切,仿佛被工程兵们施了魔法。
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所建
工程兵对于深圳到底有多重要?现在我们回过头看,就在1982-1995年间,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们所建深圳的第一条路第一个小区绝大多数十八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建设统统由这两万南下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修建。
但其实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创造这些深圳奇迹的背后,是工程兵们的“徒手盖楼”混凝土搅拌机,没有;大型器械,几乎没有;用人力搅拌,手工磨平,所有的所有,只有人力。
在这之中,由工程兵1团承建深圳电子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20层高楼,是当年的标志性建筑,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后来的国贸大厦。
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准时完工,基建工程兵投入了9个连的兵力,夜以继日地奋战。顶着烈日、战台风、斗蚊虫、喝泥水、住草棚,战天斗地,虽苦犹荣。
“那时候年轻,一听到搅拌机发出的声音,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干劲,一点也不累了。”曾经参与电子大厦建设的工程兵老杨回忆起当初干活的场景,眼神中也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忙碌,电子大厦终于提前一个月正式竣工,且施工质量优良。当时国家容许的垂直度偏差是10厘米,而电子大厦垂直度偏差不到5厘米,远远低于标准。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外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国能有这样的技术,但我们做到了。”说话时,老杨分明是骄傲而自豪的。
电子大厦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
如今60多岁的史老曾经参加过上步工业小区的建设,每每从小区路过,史老都忍不住看一眼。老楼还在,只是外立面被重新装饰了一番。斗转星移,从前的许多战友失去了联系,那栋老楼也许是史老青春的唯一见证者了。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2万多名工程兵集体转业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转业之后创立了深圳最早的一批企业,例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华强集团董事长梁光伟、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高洪星等等。而另一些人,在脱下军装后成为了深圳最早的义工。但有一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里。在建设南头直升飞机场的过程中,302团团长田守臣因为过度劳累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哪怕脱下军装,军人的印记依旧烙印在他们身上。2012年,退休后的老工程兵杨卫国用自己的积蓄建了全国首个“老兵驿站”,至今已免费接待了600余老兵。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王石也曾经说过,想在深圳建一座基建工程兵博物馆或基建工程兵纪念馆。深圳可以有这样或那样们博物馆或纪念馆,但基建兵博物馆或纪念馆不该或缺。
如今,每年都有无数年轻的热血青年涌入深圳,他们渴望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爱深圳的繁华、便捷和一切皆有可能。
可当初的工程兵,他们爱深圳,爱的是“一无所有的深圳”。是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造了深圳,让深圳成为一座“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之城。
他们本该被仰望,却被我们遗忘了。
正值青年节
谨以此文
纪念将青春留在深圳的
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及其家属们。

他们退休了,深圳给予他们的退休待遇差吗?

您言下之意是什么?请摆出来讨论,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57
发表于 2019-4-29 00:31 |只看该作者

肢解名校实现教育公平

如果是同学区一视同仁进行调整,就算不合理,但公平也无可非议。问题是单独把距离近的某旧小区变形划出去,让位远的新小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一般情况下,直升都是直升同学区的,跨学区直升,舍近求远就让人不明白了。

看来,您比我知道的多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8
发表于 2019-4-29 10:07 |只看该作者

社会发展是必须的,拿过去功劳绑架历史不对。不否认你的功劳,但你们儿女今日3,4拾岁了,应实是求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9
发表于 2019-4-29 10:11 |只看该作者

上学的是你什么人?难道一日工程兵,你后代就可以跟着享福利?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可以讨论,但不是拿你身份来划分得多还是得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0
发表于 2019-4-29 12:26 |只看该作者

深圳,就是这2万名年轻人的青春 2018-05-04 21:33

“你为什么要把最好的青春留在深圳?”
因为这里机会多、工资高、气候好,或者只是因为仅仅是因为你在深圳出生。
我们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理由,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深圳有我们需要的某种东西。
而三十多年前,有两万多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也来到了深圳。他们大多20岁出头,稚气未脱,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想象。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荒芜。
他们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
这哪里是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
1979年,深圳市刚刚建立之初,基础建设几乎为零。但市内没有多少基建队伍,广东省里的施工队伍又有自己的工程在身,也不愿意到这个缺水缺电的边陲小镇来。最后,深圳的领导只能跟中央军委“借人”。
1982年秋,从京广线由北向南陆续驶过100多趟军列,来自全国各地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就这样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要知道,当时的深圳只有30多万人口,原特区内只有两万多居民,但是工程兵连同家属约有4、5万人之众。
当这些从大雪纷飞的北方,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带着绒帽的大军下车时,迎接他们的没有鲜花和民众,而是大写加粗的惊呆了:
在大家的想像中,毗邻繁荣香港的深圳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但是眼前的深圳,眼前的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市区街道狭窄,房屋建筑破旧,大多数的街道都是土路,大载重车开不进去,比内地的许多县城水平差得远;当时最繁华的老东门,街道很短,点上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从这头走到了那头;那时深圳最高的楼房,是深圳戏院和对面5层高的深圳旅店;整个深圳只有一个供本地2万人用水的小自来水厂;原来的镇医院,也只有十几个床位.....
这哪里是什么特区啊?就是一片荒地嘛!”工程兵老杨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深圳时的情形,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我一下火车,看到满山的荒坡野草,我就知道要吃苦头咯。”
工程兵风餐露宿,在建设工地就地用餐
工程兵失望,深圳当地的群众也是对他们抱有怀疑:“这么年轻的娃娃兵,能够建起房子吗?”
由于深圳政府的经费有限,工程兵只能驻扎在离市中心比较远的“黄牛垅”。那里除了洼地上成片的荒草,就是一块块的鱼塘,山头布满野竹子。没有现成的住处,这些工程兵们便就地取材,竹竿做梁柱,竹篙砌墙皮,油毡加上竹叶就成了屋顶。没有一栋砖瓦房,甚至没路没电,连喝水都得自己打井。
苦中作乐的工程兵还给新家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竹叶宾馆”。而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深圳地图上的“竹子林”。后来在1983年,深圳遭遇了特大级台风,整个竹棚被掀翻,墙体被撕烂,只剩下个框架。两万工程兵只能在露宿在风雨中。
被台风摧毁的竹棚宿舍
相对于艰苦的居住条件,更让工程兵难以适应的是深圳的气侯和饮食习惯。工程兵黎叔回忆说:“我们有一些同志喜欢吃辣椒,吃不上辣椒有点儿不习惯。后来市长知道了,就派人去四川采购了大批辣椒。”
但还是有许多人受不了,就申请转业回老家了。老杨本来也想转业回家,被几个老乡拦住了。
“后来证明他们是对的,深圳变得越来越好了。”
深圳速度+深圳奇迹=工程兵
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二万多名工程兵们辟山路、盖高楼、修公路、通水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还有深圳奇迹。
深圳市委办公大楼是工程兵进入深圳后打响的第一仗。没有大型机械就依靠手提肩扛,铁锹不够就两人合用一把。工程兵们最终硬是在一片烂泥地里盖起一座像样的办公大楼。
让深圳人引以为傲的最美深南大道,在80年代初,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从上海宾馆到南头检查站路段几乎都是石头山,全靠工程兵徒手搬平。
如今的南油工业区在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在工程兵的建设下,这片黄土成了南山区最早成片建设的楼房。
三十多年前,红岭大厦尚未完工。谁能想到就在对面的空地上,后来深圳大剧院拔地而起,而那两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公路分别成了今天最繁忙的深南大道和红岭路。
红岭大厦正在修建中
当然,工程兵们最骄傲的依然是曾经深圳最高楼——国贸大厦。国贸大厦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它高,更是它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个速度的缔造者正是一群平均年纪20多岁的青年工程兵们。
小吴的父亲正是当年参加国贸大厦建设的工程兵,现在每次到国贸大厦顶楼的餐厅吃饭,小吴总感到亲切,“父亲这一批深一代,是真正为了深圳流血流汗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要更加努力追上父亲当年的脚步”。
从荒无人烟的石头山到如今川流不息的城市绿道,从黄土地到南油工业区,从烂泥地到大剧院,从地基到百尺高楼,这一切,仿佛被工程兵们施了魔法。
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所建
工程兵对于深圳到底有多重要?现在我们回过头看,就在1982-1995年间,深圳每5个大厦,就有一个是工程兵们所建深圳的第一条路第一个小区绝大多数十八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建设统统由这两万南下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修建。
但其实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创造这些深圳奇迹的背后,是工程兵们的“徒手盖楼”混凝土搅拌机,没有;大型器械,几乎没有;用人力搅拌,手工磨平,所有的所有,只有人力。
在这之中,由工程兵1团承建深圳电子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20层高楼,是当年的标志性建筑,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后来的国贸大厦。
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准时完工,基建工程兵投入了9个连的兵力,夜以继日地奋战。顶着烈日、战台风、斗蚊虫、喝泥水、住草棚,战天斗地,虽苦犹荣。
“那时候年轻,一听到搅拌机发出的声音,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干劲,一点也不累了。”曾经参与电子大厦建设的工程兵老杨回忆起当初干活的场景,眼神中也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忙碌,电子大厦终于提前一个月正式竣工,且施工质量优良。当时国家容许的垂直度偏差是10厘米,而电子大厦垂直度偏差不到5厘米,远远低于标准。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外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国能有这样的技术,但我们做到了。”说话时,老杨分明是骄傲而自豪的。
电子大厦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
如今60多岁的史老曾经参加过上步工业小区的建设,每每从小区路过,史老都忍不住看一眼。老楼还在,只是外立面被重新装饰了一番。斗转星移,从前的许多战友失去了联系,那栋老楼也许是史老青春的唯一见证者了。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2万多名工程兵集体转业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转业之后创立了深圳最早的一批企业,例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华强集团董事长梁光伟、香港卫视董事局主席高洪星等等。而另一些人,在脱下军装后成为了深圳最早的义工。但有一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里。在建设南头直升飞机场的过程中,302团团长田守臣因为过度劳累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哪怕脱下军装,军人的印记依旧烙印在他们身上。2012年,退休后的老工程兵杨卫国用自己的积蓄建了全国首个“老兵驿站”,至今已免费接待了600余老兵。
没有基建工程兵,就不会有今天的深圳王石也曾经说过,想在深圳建一座基建工程兵博物馆或基建工程兵纪念馆。深圳可以有这样或那样们博物馆或纪念馆,但基建兵博物馆或纪念馆不该或缺。
如今,每年都有无数年轻的热血青年涌入深圳,他们渴望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们爱深圳的繁华、便捷和一切皆有可能。
可当初的工程兵,他们爱深圳,爱的是“一无所有的深圳”。是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造了深圳,让深圳成为一座“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之城。
他们本该被仰望,却被我们遗忘了。
正值青年节
谨以此文
纪念将青春留在深圳的
两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及其家属们。

他们退休了,深圳给予他们的退休待遇差吗?

您言下之意是什么?请摆出来讨论,谢谢

现在上学的都是你所谓子弟兵的孙辈了。不能动不动就挂上那么鲜明的标题。不妥。一代人管一代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