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06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画] 语境、诗境入画境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9-29 13: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语境、诗境入画境
--------解析“顾绍骅的诗情画意”
艺术是一种或多种技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高峰),给人们创造出一种精神(思想)上的享受(或美的熏陶)。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诗境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诗的境界;诗的意境。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二:“闲中得诗境,此境幽难説。”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钱唐 陈文水 孝廉 沺 设帐於 香亭 家,性爱苦吟,诗境高洁。”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一样可以有牢骚,有落拓……等等的诗境和灵感。”
画境是图画中的境界,画面或绘画中的意境,画境如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铨赋》:"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为大国。"《明史·职官志三》:"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清·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诗皆乐也……自后世文士或不闲乐律,言志之文,乃有不可施於乐者,故诗与乐画境。"《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二·石田诗选》:"周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又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清·黄景仁《集吴香亭太常斋见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作歌》:"人言诗妙画难尽,我言是诗皆画境。"清·安岐《墨缘汇观录·名画上·烟江迭嶂图卷》:"凤洲跋谓歌辞与画境小抵牾者,盖因图中乏烟云变灭,不当为烟江耳。"
绘画之弊: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世界美术作品的发展方向。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语言决非人类唯一的表达工具,当语言不能完成人类情感的表达任务时,艺术便应运而生,它是人类创造出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另一符号。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周围事物和我们自身的关系,艺术则能使我们了解到主观情感和情绪,真实地把握生命运动和情感产生、起伏、消失的全过程。艺术家表达的情感不是他个人的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共同情感。人们还能够对艺术创造和欣赏中的幻想、抽象和知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艺术想象以生活经验为素材,源于现实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所编织出的故事、画面及所产生的影响皆是艺术想象的产物。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体验与记忆皆不相同。脑海中对于生活真实的反映——即想象自然也就千差万别,将想象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这一差别就体现在艺术家的创造结果上。生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差异造就了艺术想象的过程的异彩,即使由同一“原型”启发,艺术想象随人的经历、学识、年龄、性别眼界的高低也不尽相同。
如: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评析】1、(白话)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走到水潭边,只见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围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诗人此刻静静地站在潭边,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都表现了遁世绝俗的情趣。2、(欣赏)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站在世界艺术之林里,中西方绘画并无高低之分,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是人类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思索、表现、思考(探求)的方式而已;只是所表现方式的不同: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以描摹客观物象为重点),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即:西方的绘画近似建筑一般的理性——写实性强;是客观事物的模仿(描摹)。而中国画是近乎文学作品一般的个性强烈,艺术化的客观事物(超然物外、不受具体物象的束缚),因而达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是情感的宣泄)。因而,会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如果把西方绘画比喻为“白雪”,把中国画比喻为“梅花”的话,那么宋代诗人陆梅坡的诗句便解答了二者间的关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民族的血脉,这需要向真正有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文化危机感的人谈论,绘画得力于文化的内涵,他的艺术魅力就被大大的扩充了。远不是昔日师徒相传的工笔重彩所能比拟。单纯地把中国画当成一种技术来评价,从而使中国画丧失了它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绘画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升华了绘画的表现。审美属性使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藏,都是基于超乎功利的精神领域的,同时,这种超乎功利的创作和鉴藏方式也在不断地纯化着中国画的独特文化价值。中国画是文化人的事情,不是任何会画画的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画画家的。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等因素造就了它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体系。如今,中国画实现了历史的跨越,由旧式的古典艺术演进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形态。这是一个不会中止的过程。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的画家们会更加注重中国画的审美价值,把美的外在与美的内涵结合起来,让古老而又焕发着生命力的中国画放射出迷人的光芒。(更多论述请见《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
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指出:“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否则真要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原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他的成就。”中国画是理想的、浪漫的,是画家集中把大自然的美,通过艺术“提纯”的“反映结果”;而“诗情画意”更是突破了时空上的束缚,将视觉艺术转变为精神追求,开启了人们对真、善、美(理想世界)——“世外桃源”(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情画意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和不朽的;他根至于每个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思想之中。可以说,每幅字、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作为艺术,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书画艺术,就更不待言了。(摘自·《艺术批评: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底蕴缺乏,何故?》 )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之所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价格、“影响力”差距颇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因为清朝后期以来国力、经济的欠发达,外交能力的滞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国在世界上地位低下,各个方面竞争力、话语权,不同程度的软弱,以至丧失。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含而不露,被称为“包子文化”;西方文化通俗易懂、张扬外显,被称为“匹萨文化”; 中国是包子文化,而西方是披萨文化。包子的馅被包子皮重重裹住,只有咬开包子皮才能够看到里面的馅,披萨则不同,无论是火腿还是牛肉它总是嵌在表面的,让人一目了然。因此上,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也造成其(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价格因素与影响力的不足的重要原因。三、绘画技法相对于文化内涵是单一,容易掌握;而中国画的丰富文化底蕴,不是表面上的“光鲜靓丽”所能够代表(代替)的。现在,改革开放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力逐渐强盛,经济逐渐发达,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相信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诗情画意”特征不断彰显,话语权、影响力也会有空前地提升…,我相信,中国画的价格,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过油画(西方绘画的“终极”,不过是数码照片的“质感”)价格,创造中国“神话”!
顾绍骅作品风格与追求【中国画作品】大气而不失隽秀,洒脱而不失章法;虽诗情画意阳春白雪,然通俗易懂释于白话;除尽俗气而不张牙舞爪,淹没泛泛而木秀于林……。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诗情画意观点》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世界艺术网”门户”位置推荐(作品具有“传统文化的导向性”)。顾绍骅诗情画意作品被“求是论坛”(中共中央理论权威)推荐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创作特色】1、咏物抒情部分——“集古句”{依据画面意境来进行挑选最适合、最贴切的诗句,并且,进行重新整合、排列达到“经典”(再创造的高峰)}因为,这样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再现”;这样的创作现在已经中国画家很少“为之”的,也是很高雅的(因为这样的创作方法,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是“高处不胜寒”。)目前,好像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探索”来创作的。2、画面的诗意表现:传统山水画的“随类赋彩”的实际色彩比较“沉闷”,如果继续“维”之,就是“食古不化”啦;因此,借西法之“长”,为我所用,这样可以“雅俗共赏”!
社会及艺术机构评价:
2012年2月被《鉴宝》杂志2012第4期的《焦点人物访谈》栏目邀请(评价语):“敬闻顾绍骅老师是我国知名的书画艺术家,在学习和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博取众家之精髓,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多次参加国内书画展鉴并获奖项。拜阅您的作品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构思巧妙,气韵生动,笔墨功夫扎实深厚,用写实手法表现浪漫题材,注重不同题材特征的刻画,体现出广泛的文史修养和独特的美学感受。顾老师站在书画艺术的最前沿,披荆斩棘,大胆开拓,踏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艺术道路,凭借着对书画艺术的执着和独特技艺的精湛,赢得了众多藏家的关注。”
2020年元月,被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国诗词书画联合会、国际华人艺术协会、中国文艺名家协会等联合授予“复兴之路文艺贡献奖”、“共和国国宝级艺术家”荣誉称号;被中国名家书画联谊会、中国传承文化学会、中国艺术出版社等联合授予“国家宝藏·中国文艺泰斗奖”并授予“国宝级文艺家”荣誉称号。四月,被中国当代文艺家联合会、中朝文化联谊会、国学艺术研究院、诗词书画名家网等联合授予“中朝文化友谊奖”金奖并授予“中朝人民文化使者”荣誉称号;六月,被华夏艺术协会、中国文艺组织促进会、中国艺术人物网、中国美术教育总编处、全国农工商文艺工作者联会等联合授予“人民艺术先锋”、“共和国甲等一级文艺名家”荣誉称号。同月,被国家民族文化联谊会、中国红色文艺网、两会文化宣传理事会、中朝文学交融联盟、共和国民族文化巨擘奖组委会等联合授予“共和国民族文化巨擘奖”并授予“民族文艺楷模”荣誉称号。同月还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祖拉布·采列捷利 授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荣誉称号。又被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授予“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首席艺术家”,“影响百年·中法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没有知识积累怎么能读得懂呢?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历代画论皆有论述。元代以来的大画家几乎都能诗,有些甚至是优秀的诗人,如赵孟頫、倪云林、八大山人、唐寅、文徵明、徐渭、像清代以来恽南田、郑板桥、王鹏运、朱孝藏、陈寅恪,吴昌硕诸人的“诗情画意”作品等等。画贵有诗意,自宋以来成为风气。明代文人画家董其昌说过,学画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胸襟开阔,见识深远。将学养、气质、品格、情趣纳入作品,这样画的意境就自然提高了。这些事例无不是在“讲述”中国故事,这些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送着真善美的信息,非常养心。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人,窃以为: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请记住: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在于自身;外来文化,只能是参考借鉴;如果“本末倒置”?便丧失其存在的价值!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文化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只有多元的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才能够得道和谐发展。一个画面,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一段故事可以给人启迪,“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就是给人启迪的“故事”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jpg

.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4.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5.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5-1.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5-2.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5-3.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5-4.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6.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7.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8.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9.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0.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1.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2.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3.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4.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5.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6.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7.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8.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19.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0.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1.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2.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3.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4.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5.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6.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7.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8.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29.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0.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1.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2.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3.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4.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5.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6.jpg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宣传图片37.jpg

  顾绍骅于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二日星期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