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3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一周年,他们怎么看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10-28 22:35 来自:深圳论坛手机版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在学界、公益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眼中,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置于全国大局中,其又贡献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与探索?未来还需朝哪些方向努力?



    带着上述疑问,南方日报记者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刘建国、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徐期勇、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深圳市政协委员姜华进行了专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国



    垃圾分类深圳模式: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基层发动、志愿先行



    《条例》施行已满一周年,整体而言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继承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的特区基因,彰显了基层发动、志愿先行的深圳特色。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深圳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定位,充分发挥深圳市在我国现代化垃圾处理中起步早、基础牢、技术新、管理严的综合优势,着力构建以源头精准分类为基础,以厨余垃圾全链条分类减量为重点,以超低排放焚烧发电为核心,以全过程智慧监管为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形成了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环境高标准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圳模式,引领了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发展方向,为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基层发动、志愿先行。深圳市瞄准“全球标杆城市”的宏伟目标,积极发扬“志愿者之城”形成的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将垃圾分类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包含各类责任主体、覆盖各个链条环节的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以垃圾分类“百优社区”和“百分书记”评选活动,带动基层社区垃圾分类和社会治理工作相互借力形成合力。持续深入推行具有深圳“名片”效应的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培育近千名“蒲公英”志愿讲师,深入基层社区、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传播分类知识,搭建志愿讲师授课、科普馆参观、志愿督导服务等3个网络预约平台,促进垃圾分类在深圳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辐射全国。



    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



    从全国来看,深圳垃圾分类给我留下印象最深



    我一直在身体力行和宣传垃圾分类。2010年我第二次登珠峰时恰逢上海世博会,其中万科馆以环保为主题。当时我提议,不要把任何垃圾扔在珠峰,得到另外17人的响应。在行走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把所有废物都带下来,包括排泄物,这是很难的,但我们做到了。



    近年来,很多城市邀请我去做垃圾分类的顾问,我在全世界很多城市考察过垃圾分类,包括北欧、日本等地。但从全国来看,深圳的垃圾分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深圳很多模式更切合中国实际,值得推广。



    例如“光盘行动”深圳早于其他城市很多年开展,还有“蒲公英计划”,理念非常好,寓意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不断地传播扩散,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让每个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



    我对担任深圳的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备感自豪。3年前,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与万科公益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2018—2020),双方致力于在社区垃圾分类、公众倡导、赋能、政策倡导等四方面深入合作,探索深圳城市生活垃圾居民源头分类的可行模式,并基于成功行动经验加以推广运用。截至目前,在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框架下,已赋能培养了180名优秀的垃圾分类志愿讲师。这些志愿讲师深度嵌入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督导行动中,成为深圳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和体验馆、学校、公众倡导(如光盘打卡日)、社区垃圾分类督导等公众行动的新生力量,有力推动了深圳垃圾分类公众教育。



    2021年—2023年新一轮合作已经启动,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并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机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展开合作,助推垃圾分类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徐期勇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制度约束对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条例》实施一周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深圳各界对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的重视。



    例如在小区,每天都有督导员定时监督大家分类。在小区单元大堂、出入口、宣传栏,都张贴着垃圾分类宣传海报。



    在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将垃圾分类理念从娃娃抓起,进而带动一个个家庭。



    在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激活一个个社会细胞,助推垃圾分类在基层落实落细。



    除了上述之外,深圳还充分发挥“志愿者之城”优势,先后培育近千名“蒲公英”志愿讲师,深入小区、学校、机关单位传播分类知识,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今年还推出蒲公英教师,这是一个很大的特色。加上目前已建成的22座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深圳可谓搭建起了一整套垃圾分类立体宣教体系。



    当然,垃圾分类知易行难,一项工作要想有力推动,单靠热情难以长久,制度的约束对于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尽管《条例》实施一年来,深圳民众垃圾分类自觉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有不少居民尚未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建议接下来深圳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相关制度约束力度,进一步倒逼各方尽好自身责任,让垃圾分类制度得到更有力执行。



    也可以从经济手段上进行约束:多产生垃圾,多付费,少产生垃圾,就少付费。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



    深圳垃圾分类在制度化、可持续和普及上成效明显



    《条例》实施一周年来,我们感受到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制度化、可持续和普及上成效明显。



    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从最初的推动难,到如今普及率越来越高,市民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分类成果越来越明显,全社会逐渐达成一种共识,这一成效特别难得。继续坚持下去,两到三年后,深圳垃圾分类局面一定会有更大的改观。



    上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努力,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动员。例如,“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将各个街道乃至社区都动员起来,明显感觉到大家在努力比拼,其中基层比学赶超的气氛非常可贵,也是垃圾分类走深走实的重要原动力。建议在社区这一环节,继续抓深抓实。



    未来如何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一方面需要多部门共同携手,强化源头治理。例如,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引导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加强产品包装回收处置;旅游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经营单位倡导“光盘行动”等。



    此外,建议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方法,让老百姓在20秒钟之内就能看懂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怎么进行垃圾减量,这是关键。



    深圳市政协委员姜华



    要让市民意识到每次践行垃圾分类都是在保护家园



    这一年,从一名市民的角度,我明显感受到深圳推行垃圾分类给城市和周边环境带来的改变。



    我也能明显感受到政府为鼓励市民习惯养成做出了很多努力。从集中分类投放点的设置到督导员的配备,以及通过游戏、积分银行、小手拉大手等各种各样创新方法引导大家践行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细,也很有人情味。



    这些努力下,垃圾分类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我明显感觉到身边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市民越来越多。



    面向未来,我真诚希望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能一直积极持续下去,不要虎头蛇尾,同时进一步强化“从娃娃抓起”。一个人从小培养起的良好习惯,可以深入骨髓,内化为行动自觉。



    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将垃圾分类理念与助力国家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结合,把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贯穿起来,让每位市民从心底认知到,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只要身体力行,就会为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为气候治理贡献出一份力量。



    让我们在每次践行垃圾分类时都会意识到,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