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51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高价陪诊”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

Rank: 8Rank: 8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7-16 18: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V1 J8 O; D3 @/ K! j2 K4 {9 t( o* o

" _0 l2 V1 V  Y8 Q0 z1 x4 P  一些老人身体不佳、行动不便,时常要去医院看病,子女却不在身边,该怎么办?陪诊服务应运而生,但每半天数百元的价格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更令人担忧的是,陪诊行业缺乏规范,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良莠不齐。" W8 S7 B+ ^/ S, ]6 s

3 E' x% p$ q$ C  老人有需求,社会有服务,本来很对口。但是,“陪诊服务价格普遍超出老人家庭的承受能力”,让服务无法真正满足需求。更有老人家属反映,陪诊公司客服对正常询问都不耐烦,怎能使人放心?尽管潜在需求不小,但高高在上的价格以及难料的服务水平,使社会对陪诊的认可度不高。7 _, d  @; s" A# E& P6 C2 X

! F* D& S+ j: U' D; g- L" b  这之中,还可能存在一个恶性循环——陪诊行业不规范,导致认可度低、业务量少、成本与价格高——未形成规模效应,各界对它的重视程度不足,又使规范迟迟不到位。
$ l3 @2 f5 t  f% ]% W
) g! Q' j. \; p! D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越来越多家庭需要助老服务。此时,“野路子”显然是行不通的,“草台班子”更要被坚决淘汰。对管理部门来说,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监督规范,势在必行。' n" [; a3 d6 I
  o) S8 O! e) h
  站在人性化的角度,陪诊人员应有爱心和耐心,要努力给被陪同的老人带去心理宽慰。从服务标准来看,对于能自理的、半自理的、失能的老人,陪诊的侧重点更要有针对性,必须科学专业。与此对应的是,对从业者的资质(包括具备护士执业资格等)也要有相应的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服务价格,对服务进行常态化监督,陪诊行业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0 v- w. o, ^+ S1 d3 k# A
" ~* @. [8 X) S( j9 o  至于相关费用的分担,一些地方正在做出有益探索——通过给高龄老人每月发放失能补贴、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一些老人已经享受到了“免费的”陪诊服务。由政府出资并监督,服务质量也有保障,增加了老年人的获得感。
+ k- ^. H( A1 C
' b5 C' B3 D( V7 S/ v& r  当然,上述举措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由保险公司为客户购买有关服务,显然大有可为。这也给公众带来启示——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长辈,都应尽早做好养老规划,减少后顾之忧。. [1 `, Z( Z+ i/ p& |/ P" t

& I+ O4 x2 f6 B5 j$ G8 J0 M. j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很大挑战,同时又蕴含巨大的市场机遇,助老服务的发展前景广阔。对市场主体而言,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积极推出或提供真正“适老化”的产品与服务,不仅会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更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7 E& @; v. T4 w( W: w8 J( H4 r8 ?, U! C3 C

/ T" ^8 j  p% P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责任。“夕阳红”更会为“朝阳红”提供强大信心与动能。(人民网). z/ T: E  O. w" I! q3 F

7 z; b1 j1 U" q# ^$ p. k) ?7 M
8 D4 l7 c0 ^" Z3 }+ B3 z- i6 T: _% |4 m; ^( @0 u% Q

  x3 O7 u% D4 l, Q! W, s5 X) \  s, z% p! C: d0 i  P9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