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6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料] “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首站,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探索非遗活态传承 [转载]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5-13 23: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

  “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首站聚焦博罗观音阁德源楼月饼(糖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探索非遗活态传承
  传承兼带货  非遗潮起来
  2020年05月13日惠州日报数字版  A03版  民生

  
  非遗传承人李超宏(右一)、李晓聪(右二)通过直播展示鸡仔饼等点心。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通讯员袁学欢 摄

  “我们现在做的是鸡仔饼。鸡仔饼是客家地区特色传统饼类名小吃,吃起来甘香酥脆……”(按  鸡仔饼,是粤语方言词,《惠州方言》(词典)(《惠州方言》编委会编著  编委会主任陈恩强  主编祝基棠  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10月第1版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销)的解释是:一种饼食,广东名特产之一,味兼甜咸。同广(州方言) 一间工作室,两位非遗传承人,和以往关起门做饼、面对面销售的方式不同,在博罗县观音阁镇德源楼,我市非遗传承人李超宏、李晓聪架起手机开始网络直播卖货。
  这是由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活动启用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模式,探索非遗活态传承。首站活动于5月8日走近百年老字号德源楼。
  工作室变成直播间
  德源楼位于博罗县观音阁镇,这里曾是东江的古渡头之一,早年以水运为主,十分繁华。清光绪年间,李家第一代传人在此创立玉兴楼,第二代传人接手后重点经营茶楼特色食品。后来,玉兴楼改名德元楼,当时在观音阁算是地标之一。1997年,德元楼的“元”字改成同音的“源”字,寓意财源广进的同时也想让传统工艺源远流长。
  李家人每年从腊月开始制作传统年货直至春节,制作的传统点心包括糖环、油角、炒米饼、西式鸡仔饼、中式鸡仔饼、核桃酥、花生糖、白芝麻糖、黑芝麻糖以及蛋散等10余种。李晓聪是德源楼月饼(糖果)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架起手机、打好灯光,李晓聪的工作室变成了直播间。直播中,他和父亲李超宏一起做起了鸡仔饼和核桃酥,配上主播的解说,将这些惠州人记忆中美味糕点的历史、制作工艺等娓娓道来。
  “买它买它!”“原来鸡仔饼是这样做的,我来下单了!”抖音、腾讯直播、有播等平台同步直播鸡仔饼制作过程,不少网友通过直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并纷纷下单。
  作为我市首位直播的非遗传承人,李晓聪直言有点紧张,“做饼的时候感觉身体都是紧绷的。”但首场直播过后,李晓聪的“战绩”还是不错的。
  “因为网友们的热情下单,直播后两天我们一直在忙,上午做饼,下午发快递。”李晓聪说,对于网络直播,他还处在学习阶段。直播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怎样把非遗文化生动地传播出去,怎样把产品卖出去,需要做更多的思考。“我会把这次直播经验和其他非遗传承人分享,希望他们一起做直播,让更多人了解惠州非遗。”
  通过直播带货推介惠州非遗文化
  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长时间无法开业,各类文艺活动无法开展,许多民间手工艺人面临生存困境。为此,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探寻非遗之美”系列活动,希望发挥线上平台作用,通过直播带货、互动交流、在线表演等形式,让民间工艺“活”起来,也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目前,我们初定推出10站,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我市10个非遗项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袁学欢说,目前已经确定直播的4个非遗项目为德源楼月饼(糖果)、黄金稣丸、东江糯米酒、博罗凉果制作技艺。“第二场直播将于5月13日举行,剩下的正在对接。”
  袁学欢坦言,对很多传承人来说,网络直播很陌生,不少人对网络直播带货依旧选择观望态度。她认为,传统手艺要发展,不能只靠传统手段,也不能只靠几个手艺人。非遗不仅要有文化底蕴,还要有趣、有用、有生活气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近,我市还将继续开展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网络带货的方式宣传和推介非遗文化。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短评
  创新传播方式让非遗“圈粉”年轻人
  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方式的改变,呼唤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要注入“新鲜血液”。把非遗传承人请入直播平台,通过独具特色的演绎,让非遗产品“叫好又叫座”,无疑是美事一桩。
  “非遗+直播”的新形式,不仅为非遗文化从展示传播到商业盈利带来了更多可能,而且更接地气,为“高冷”的非遗带来了热闹,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流量,还让非遗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通过直播平台,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当代年轻人的反馈,扩大非遗影响力,让非遗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也让古老文化更快“出圈”。
  其实,从非遗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来,非遗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曲高和寡,而是自古以来就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想要扩大非遗影响力,就必须让其融入年轻人的生活。“非遗+直播”让非遗潮起来的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息——想要进入年轻人的生活空间,非遗文化必须以全新的、更具亲和力的姿态,接轨年轻人的方方面面。
  笔者建言,在以往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成功实践后,可以探索更多方式传播非遗,如依托互联网传播和文旅融合优势,跨界开发文创产品等,丰富非遗传承传播方式,让非遗焕发更长久的生命力。
   (龚妍  谭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