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3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被历史遗忘的战争_隆庆和议之前的大胜利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0-2-10 18: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俄万里茶道从福建崇安到俄罗斯,连绵万里,这是条横穿半个地球的大动脉,连接欧亚,带动了中华直至俄罗斯,甚至欧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民族,多国家的大交流,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自从明朝隆庆和议,蒙古俺答封贡互市,中原与北方友好一家后,这条商路就开始稳定发展。因为北方民族饮食对茶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原茶一直蔓延流行到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方,而俄罗斯对中原茶的需求最大,不仅仅俄罗斯商人亲自深入到中原参加茶贸易,发展到清朝雍正年间,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茶交易市场。茶文化逐渐成为这条商路的主流,后来这条商路被称为:万里茶道。

        “正德以来,边备废弛,嘉靖之未,柄巨食冒,将士离心,文武解体,北人跳梁,边境骚然,生灵暴骨,加以诸逆内叛,外勾攻城,破邑覆军,杀将无岁无之,今皇御极,赫然震怒,神武昭布,简任庭辅,慎选边臣,申明赏罚,大修战守,一划宿弊,先声震扬,群心悚慑,况天咎逆党,使之内乱相讧,孽孙慕义而归心,乃祖怀德而稽颡,遵承明谕执献元凶,九边祸种,一旦翦除,实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也,臣以孱庸会逢景运时,荷恩宠裕后,光前草土之中,无能报称,追念往事,恐遂湮灭,用述大概,以备燕啖,逅来俺答上表乞贡,已封顺义王,诸首俱授以官职,马市亦准开,举诚旷古之盛事也,夫人心靡测,民力有经,阴雨桑土之思,履桑坚冰之戒,在圣君贤辅加之意蔫。隆庆五年壬申春二月记”。
  
      自从明朝正德以来,边备荒废松驰,嘉靖昏庸,朝庭昏暗,北方边境官员贪婪,虚报功劳,土兵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榨,不公平的情况,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对付北方民族的进入抵抗力严重不足,致使北方民族日益强大,而中原权臣瞒报真实情况,将士不同心,文武官员不能互相配合,竞然还有败类与北方内外勾结,进攻中原,边境一直无法安宁。到了隆庆开始赏罚分明,任用真正人才,彻底改变过去的弊病。
      蒙古俺答是成吉思汗后裔,元太祖十七世孙,是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自称阿拉坦汗,意为“黄金家族可汗”,明史称“俺答汗”。其部落最初游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到了明朝嘉靖年初,俺答在配合长兄吉囊征讨北方兀良哈和青海的卫部特(瓦剌)等部战争中,崭露头角。后来吉囊死后,俺答成为右翼蒙古首领,势力更强,甚至将蒙古宗主察哈尔汗逼迫迁往辽东。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的蒙古右翼地区,俺答后来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是当时北方最强部首。
       “赵全有众三万…每大举进寇,俺答必先至板升,於全家置酒大会,计定而后进,全为俺答建九楹之殿於方城板升,自为屋室,僭擬王候,丹青照耀金碧龙庭,彼中称王为倘不郎,华言附马也…四十年秋,俺答纠诸部,深大云晋,攻陷石隰,转掠汾代,杀戮甚惨。赵全言於俺答曰,自此塞雁门,据云中,侵上谷,逼居庸。朵颜居云中,而全据太原,效石晋(石敬瑭)故事,则南北之势成矣,其凶狡大逆不道如此…”。
        
       嘉靖三十三年,雁北地区白莲教主赵全,李自馨等人率教民非法越境,叛逃到蒙古俺答管辖的河套丰州地区,这些白莲教叛民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批移民口外的汉人。他们建房定居,与蒙古人游牧生活完全不同,蒙古人就称他们的居住地为“板升”,“板升”就是房子的意思。
        赵全等人初到丰州,正逢俺答腿疾,略懂医术的赵全冒死进入中原应州买药,治好了俺答的病,加之有谋略,被俺答视为心腹,每次劫掠中原,俺答都在赵全的板升饮酒商议策略。
      嘉靖四十年秋,俺答纠集各部落深入中原,杀戮无数。事后赵全给俺答出谋划策,蒙古诸部和赵全各据一方要地,挟制中原,赵全效仿儿皇帝石敬瑭,对中原危害特别大。张居正认为当时中原有两患﹕“东患在属夷,西患在板升。二患不除,我终无安枕之日!然西事稍易,宜先图也”。这也是后来方逢时提出同意俺答归顺中原的附加条件,就是必须除掉赵全等叛逆。
        嘉靖四十四年(1565),赵全,李自馨等在俺答部的云内、丰州等地,垦荒种地,开发近万顷土地,连成数百个村庄,建立起了规模不小的土堡,周延数十里,有数万人口,马五万匹,牛三万头,谷二万斛。他们为俺答在板升内建造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的九楹之殿,尊俺答汗为皇帝,然后自己称王,从事各种农耕,工艺品生产,带动了蒙古农业,手工业,医术等先进技术方面的发展,改善了以游牧为主的蒙古人很多方面的生活。
       俺答拥兵十余万,每逢物资缺乏的时候就联合其它部族进入中原劫掠物资,这样的行为差不多有五十年。赵全,李自馨等数十余人为首,来自中原的汉人叛逆至少拥兵三万,由于他们是汉人,俺答从他们中间挑选狡诈猾黠之徒,装扮成僧人、乞丐,流浪在边境各地,甚至进入京师之地侦察,刺探情报。他们的加入更加增强了俺答的势力,俺答在他们的配合下,经常大规模对中原进行侵扰,对于明朝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即奉命吏抚大同,四年二月八日至镇城,三月六日予在阳和会督抚陈公其学,谍报俺答将以十一日犯威远,遂袭老营,马西川之谋也,陈公曰,彼张矣,何以待之?”
       “予曰,俺答乘我新任无备,耳请以马芳之兵驰驻威远,以山西郭琥之兵驰援,老营无患矣,公从之,予又曰,往时将士不用,命以军门不移镇,故也请公移镇,为三帅声援,予继进为公声援,万全画也,公亲提标兵驻高山城,予以步卒八千分为数部,尽则扬旗鸣鼓,夜则举火,先后发军声大振。十一日,彼果至威远,大惊,曰马太师从天来乎,气稍沮,遂西袭老营,而郭琥兵亦先期至,守甚完,俺答不知所为…。”
        “马芳书报余曰,彼去矣,我兵宜回镇。余亟(急)止之曰,不可,彼人奸猾,若不得逞於西,必复袭威远…宜闭城按兵以待之,彼果西出塞,囘(回)未晚也,芳从余言。十四日,彼果复大至,芳邀击之,得首十六级,夺马千五百疋(匹)。彼聚边外与我军相持,予约芳毋轻战,惟固拒,使不得。人彼行,亦彼行,彼止亦止,自威远历右卫,凡六旬竞逡巡,无所掠而逊,黄台吉以千余骑人,宏赐向聚落,从牵我兵。予先谍知之,伏兵拒守,亦败遁去…”
   
         隆庆四年二月八日,方逢时任大同巡抚,三月六日就得到谍报,蒙古俺答准备联合其它部落在当月十一日对他来一场下马威的进攻。强悍的俺答,在草原上击败了几乎所有对手,对每个初上任的中原指挥官都是毫不犹豫的用猛烈攻击来树立自己的威武。这样下马威的战斗,对付以前羸弱的中原军队,屡屡轻易得手,俺答一直十分自信,将这种进攻作为对中原的戏耍。
         而遇到方逢时,则彻底终结了他的梦想,对于俺答的有备而来,方逢时料到俺答必定用马西川的计谋,于是他对督抚陈其学进行了布置,让马芳驻兵在威远,山西郭琥的兵前来援助,陈其学配合,不再用以前的兵将,前后引俺答进入包围。这一次中原军队作战风格与以前完全不同,忽进忽退,虚虚实实,神出鬼没,让俺答、黄台吉、赵全等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应付,不但无隙攻击中原部队,反而处处遇到严密防守,处处受到牵制,最后还遭到中原部队暗中伏击,损兵折将,不得不落荒而逃。在这次战斗中,俺答、赵全等联合的队伍,被斩杀十六个首领,大约一千五百匹马被中原收缴。这样的惨败是俺答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对于他可以说是心惊胆战的一场恶梦,俺答后来与中原友好互市,每年交易的马也不过五百匹而已,充分说明这次战果的辉煌。                     
       从方逢时家传的《方家族谱》中可以看到,方逢时在应付俺答的下马威进攻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绝不亚于他在广东抗倭中对海陆倭匪联合断根似的打击。
          “芳太师尚在云镇,方太师举事异往,时闻欲来捣吾巢,我室家将不可保矣,请毋东。”
          这里的芳就是被嘉靖称为明朝第一勇士的马芳,在方逢时来之前,他在身中五刀的情况下,仍然与蒙古军队对杀,以勇武第一。方逢时的头脑,加上马芳的威猛,这一文一武的最佳组合,威震北方。令赵全彻底吓坏,哭求俺答留在他的驻地板升来对抗这支由方逢时转化了的中原军队。

        “…七月诸部大会进寇,老把都儿自至俺答营,请大蓟辽掠畿辅,士蛮朵颜各遣人要之,八月之初俺答核营白海子东,且牧且行,与老把都黄台吉,於马肺山密议兵期…”。
           “都抚王公祟古具疏上闻,京师戒严,旧例敌犯蓟镇,则督府提大兵,趋怀来卫陵京,宣大二帅径以兵…。余议其非计请止之不能,得及是时告急,乃移书内阁高公张公,尚书郭公言北人虽东犯,其营帐尚在云谷之间,若彼以虚声诱我兵悉,东以尾为首,乘虚冲突,则云中必危,今督府之兵已驻怀来,马芳之兵宜留云中,侯彼果东犯,则真捣板升,攻其必救,亦一奇也。诸公以余言不妄听,芳留张公,又以书达王公申言之,王公不然,日责芳行,余强之,王公始留芳驻怀,安以便进止。大边之外,旧有堠墩十五,设卒戎之,本以侦敌,而奸卒畏敌,虐且啗其利,反为敌耳目,而我之虚实动静,无能秘矣。予知其然,语芳曰,敌之来去,降人日有所闻,何籍於此,今彼非实东欲东,我兵耳乘虚来袭,往事可鉴,尽撤此军,以察动静。芳如言,月余,彼北徒降人者,众询其故,皆曰彼以墩军为耳目,今见撤去,诸部疑畏,曰是谋,我也不敢逅边,而我群得脱归,予因之益张捣巢之声,赵全等闻之,且知张兵未发,大惧,不欲俺达东掠。八月望日,全以瓜献俺答,而告之曰,大众东去,而马太师尚在云镇,且方太师举事异往,时闻欲来捣吾巢,我室将不可保矣,请毋东…”。
   
        俺答各部并不甘心这次的失败,七月,各个部落集中开会,准备进攻中原,老把都儿亲自来到俺答营房,邀请大蓟辽各部落到畿辅(京城附近的地方)抢掠,由土蛮派遣人去召集通知,八月初俺答与老把都黄台吉在马肺山秘密商议出兵的日期。一来是因为边塞到了旱季,草原上没有草生长出来供游牧牲畜,二来是为了抢掠更多需要的其它物资,最为重要的是为了复仇,打败方逢时,重新在北方树立威风。
        这个消息传到了总督王崇古那里,王崇古具疏朝庭,准备依旧例对付这次进攻,方逢时看到这次北方民族联合的人数众多,并且气焰嚣张,来势汹涌,非同寻常,他认为非奇计不能制止这场攻击。需要及时告急,他向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还有兵部尚书郭乾,提出他的看法:“北方进攻我们,他们的主营在云谷,如果他们虚声引诱我们出兵,东边把后面部队变为先头部队进攻,乘我们去追击他们的时候,攻入我们,我们就危险了。不如督府的兵驻在怀来不动,马芳驻在云中,等待他们进攻的时候去直接进攻赵全的板升,板升因为有农耕畜牧,物产丰富,是俺答必救之地,一定会打乱俺答的进攻计划,这是个奇计。
       那些人都不听方逢时的,马芳因为见识过方逢时的指挥才能,他留住张居正,又对王祟古申诉认可这个计谋,王祟古不但不听,反而责怪马芳没有按照过去的计划行动,方逢时有马芳的配合,强行要执行自己的奇计,王祟古的督府兵才按方逢时的计谋驻在了怀来,可进可退,为要扼。边境之外,过去设有十五个堠墩驻兵,本来是用来侦察敌情的,但是这些人已经被收买,反而出卖情报给敌人,所以方逢时对马芳说,我们所有的情况都会被这些兵卒出卖给敌人,敌人的动静我们其实可以通过那些投降过来的人获得,敌人说袭击我们末必真的袭击,我们应该将这十五个堠墩的兵卒全部撤了,观察敌人的动静。马芳依照方逢时的命令执行了,一个多月后,逃往北方的汉人看到堠墩撤军,询问之下,才知道中原已经知道这些撤军是敌人收买的侦探,那些集合起来的部落见消息来源失去了,而中原借着上次的大胜利,公开大肆声张,准备大兵压境,攻击他们的巢穴,就都害怕了,不敢跟随俺答进攻中原抢掠。


      “塞外入旱,无草宜人,威平开掠,秋草为食。俺答既与黄台吉谋不,协东党之勾引者,以京师备严,亦趔趄不敢进。而赵全又使俺答之妻,一克哈屯者,涕泣以留俺答…”。      
  
      草原蒙古到了需要物资的最迫切时期,但是看到中原早有准备,领略过方逢时厉害的俺答与黄台吉有鉴于上次的惨败,根据安插在朝庭里面的东党(汗奸)中获得中原对这次的进攻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有大计谋在等着他们,俺答和黄台吉商议后不敢出兵,赵全通过俺答妻子一克哈屯,哭泣哀求俺答留在当地保护他们。
       其实方逢时只等俺答等诸部发兵,就会叫马芳的军队攻他们的必救之地板升,断其退路和生路,驻守各处等候的中原军队将进攻中原的他们打散,分割,然后包围起来各各伏击,知道这个计划后,俺答等诸部吓得不敢行动。实际上,俺答的做法是明智的保全之策,如果他真的发动这次对中原的攻击,遭受的打击会更大。进攻有多大,失败就一定会相应的有多大,甚至可能彻底覆灭,直接影响他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

       “俺答不敢有二心,惟太师命遂遣诣督府见王公,申谕订约会,疏上请下兵部议覆。奉圣旨,俺答即输诚哀恳,且愿执叛来献,具见恭顺…”“…俺答曰,吾何敢称兵,愿输不赀…我太师有言不负汝,俺答曰,吾亦何敢负太师…公论之再三,乃行且其时,获叛献俘,随疏请封俺答以王爵…皇帝大悦,见其叛获民还,俺答父子、祖孙效顺畏威,怀德谋划万全,奇莫可测,非大名将不能…”。      
          “… 俺答已封顺义王,三镇贡成,互市俱竣,诸国年年称贡来王,边民帖席,边兵解甲,农狎於野,旅人夜行宁谧,咸颂公之功德焉显,皇帝深鉴尤嘉其劳苦功高,特恩赐额资封,御书尽忠二字…”


       历史上都忽略了俺答封贡前与中原的对决,是处在失败的情况下,俺答孙子把汉那吉的投降也是因为知道中原已经强大到可以控制俺答不敢发兵。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庭恩威并施,让俺答心悦诚服的归顺,并且甘心将辅佐他的最好助手赵全等交付明朝处置,如果没有方逢时对俺答战争的胜利和应付俺答报复性战争的准备,明朝就可能不会这么有底气。
       明朝皇帝对方逢时的赏赐和评价都是最高的,认为他办事奇莫可测,不仅四代官封一品,而且被誉为非大名将不能。

        “平生莫恨无知己,英雄自古识英雄”
        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顺义王俺答汗称号由其子孙一直延伸下去,汉蒙后来亲为一家,不分彼此。边塞商旅往来频繁,物资丰富,歌舞升平,繁华热闹,从方逢时的边塞诗中可窥一斑。

                   《塞上谣》
雁门东来接居庸      羊肠鸟道连崇墉。   
关头日出光曈昽,    于今喜见车书同。
商旅夜行无春冬,    南金大贝辇相逢,
越罗楚练纷蒙茸,    车频脂,马频秣,
朝关南,暮关北。胡姬两两颜如花,
入市时能歌贾客。
       方逢时与俺答从最敌对的对手变成最亲密的朋友,两个盖世英雄的友谊也从此开始,一直到方逢时退隐家乡,蒙古俺答仍然派人前往慰问。
       万历六年(1578),俺答赴青海在察布齐雅勒庙会见西藏喇嘛索南嘉措时,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是为达赖称号之始;并先后在归化城等地建立寺庙。在其扶持下,喇嘛教开始在蒙古广泛传播,并且受西藏喇嘛饮茶习惯影响,将中原茶文化传播至草原,形成了中原上独特的饮茶文化,这一茶文化又由后来的顺义王俺答(阿勒坦)汗在明祟祯年间传向俄罗斯,由此开创了中俄万里茶道的最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2Rank: 32

参加活动: 7

组织活动: 0

深坛之星

2
发表于 2020-2-11 15:57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能忘记功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2Rank: 32

参加活动: 7

组织活动: 0

深坛之星

3
发表于 2020-2-11 15:57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能忘记功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而全方从臾用兵,俺答又惑之,令其子辛爱将二万骑入弘赐堡,兄子永邵卜趋威远堡,自率众犯平虏城。逢时曰:“此必赵全谋也。”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逢时以示俺答,俺答大惊,有执全意。及战,又不利,乃引退。辛爱犹未知,奄至大同。”
     “俺答乃遣使定约,夜召全等计事,即帐中缚之送大同。逢时受之,崇古亦送把汉归。”

从方逢时的百度辞条中,可以看到方逢时来到大同后,指挥的明朝军队强悍得让赵全恐怖和矛盾。他一面怂恿俺答用兵,一面又投书方逢时请求投降,俺答开始还有些三心二意,而方逢时将赵全的投降书交给俺答后,俺答才定了心,加之再次与有准备的方逢时军队交战又没有讨到好,只有退了。
最后俺答还是将赵全捆绑送到大同交给方逢时,王祟古也将把汉那吉送归蒙古。
  焕然一新的明朝军队,以绝对的优势控制局面,隆庆和议才以明朝高姿态的情形下友好成功。
20200215_13209326_1581718577358.jpg
20200215_13209326_1581718577451.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发表于 2020-2-18 16:39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会变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
发表于 2020-2-22 19:25 |只看该作者
        百度搜索“方逢时”辞条,有这一段记载:“北部输诚效贡,莫敢渝约,岁时请求,随宜与之,得一果饼,辄稽首欢笑。有掠人要赏,如打喇明安兔者,告俺答罚治,即俯首听命。”                     
       意思就是说北方诚意效贡,没有失约的,向明朝请求回赠,随便给予,他们就是只获得一个果饼,也会低头欢笑对待。如果有抢掠要赏的,例如打喇明安兔,告诉俺答处理之后,立刻低头听从。

182316sckdd5qr35bk515l.jp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