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77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年回望] 饥饿年代:父子俩的狼狈“生意”

Rank: 4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3-12-6 13: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饥饿年代:父子俩的狼狈“生意”
                张长兴

    那是1962年春夏间的事情了。在饥荒年月,肚子饿加上穷,是谁也无奈的尴尬处境。但总得想法子吧,父亲的点子是做生意。
说起做生意,我记得读小学时是做过的。解放初,永和墟晚上放电影总是人山人海,做小买卖的就趁机赚几个小钱。我和父亲去卖过柿子。因为做生意的多,没赚到什么钱,只赚了几个柿子吃吃而已。以后就不再去做生意了。而且,我是高二级学生,快成大学生了,大人了;如果碰到老师和同窗,多难为情啊!
    但谋生是根本,面子不面子的,不管了。
    做“番薯粄”,我真佩服父母的美食功夫。那年头,油和米非常缺乏,做“番薯粄”,油和米粉只能放得最少,低成本才合算。也真奇怪,父母用最少的粉和油,轻煎几下,再蒸两下,竟然色、香俱佳了。
      我和爸到县城老菜市口摆地摊。也许我们智商低,卖这类小食的到处是啊。虽然我们的眼光如探照灯扫向顾客,嘴里热情招呼,却是问津者稀啊!怎么办?爸眉头一皱,让父子唱双簧——他假装“顾客”做诱饵(按现在说法是“烧火儿”)。
    他故意从远处走来,我故意招呼,他蹲下故意尝试,大声道:“啊,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便宜点啊!”我当然马上“成交”!
    这招果然灵,就有顾客过来,生意就有起色了!
    也许是其他生意人也来此招,我们的“番薯粄”又稀稀拉拉少人光顾了。
    日落西山,途穷而归。晚上一算,还是没赚到钱,只换来几个“番薯粄”享享口福和我们苦恼人的一笑……

     当然,我懂得父母的艰难和人生的不易,更爱父母和乡亲了;幸好我下一年就考上华师大中文系,脱了苦海!但在以后漫长岁月中,我特别同情下层民众,总在自觉维护他们利益,这情结,当然比金子还宝贵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