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5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年回望] 老物件系列——二架子单鞭棒

Rank: 5Rank: 5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3-8-8 10: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老物件系列——二架子单鞭棒

二架子单鞭棒,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像武术器械?可两者都是当年背老二背力的工具。能使用二架子单鞭棒作为背力工具的背老二,一定是入行多年且背力技艺特别精湛的“老”背老二。虽然“老”字无关年龄,但因为他们入行时间长气力大技能强,所以他们对货物的选择和工钱的领取都有优先权,在背老二队伍里他们颇受尊重。
背老二就是背力的人,也有被称作背二哥的,但他们中也有女性,所以叫背二哥似有性别歧视之嫌。至于为啥要把背力的人称呼为背老二,是不是也是对下力气的人的一种歧视呢,因为“二”在特定语境中具有明确的贬义,要不咋就把傻乎乎的人叫做“二货”呢。不过,我当年背力的时候,对背老二这个称谓还是比较接受的,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心里总归有几分自豪,毕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神潭溪街上的居民超过半数都有过当背老二的经历。
二架子单鞭棒作为背力工具虽然很被背老二看重,但能熟练使用的人并不多,原因是二架子把货物置放在超过头顶的横梁上,重心较高行走时容易“打鸡栽失”;歇气时用单鞭棒支撑二架子较难保持平衡,一旦倾覆,闪了腰杆是小事,将货物损坏那可就摊上大事儿了。背老二背力的主要装载工具是背篼,其优点是重心低稳定性好,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其中之一就是对于那些装箱和打包类货物背篼就很有局限性,于是二架子就应运而生了。
装箱打包类货物用二架子搬运很方便,装卸起来能节约很多时间。将货物放到二架子的横梁上,用绳索绑扎牢固即可。和背篼背力臀部容易受累不同,二架子因为重心较高腰部可以挺直臀部没有下坠感,感觉上比较省力;二架子背力歇气是用单鞭棒支撑在腰际,如此使得腰杆能更大程度地放松且双手还可以腾出来抽一锅儿叶子烟提提神。
二架子的结构比较简洁,由主架、横梁和档头三部分组成,基本是用几根或弯曲成弧形或平直的硬杂木棍子利用榫卯契合固定起来再用篾条缠绕编织而成,外形看起来犹如一个三角形。由于整体通透,背力时透过后背的穿堂风容易将汗水带走让人感到清爽,中部的三角空心部分还可以放置干粮碗筷和脱下的外衣察汗的毛巾,比背篼方便得多。
专供二架子歇气的单鞭棒,咋一看和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手里拿的那根哨棒有几分相似。长约一米五,小头直径约一寸,大头直径约一寸半,为了防滑,大头顶端还嵌有铁箍,铁箍中心固定一个铁质凸钉。歇气时,背老二手握单鞭棒往地上重重一杵,然后反手将单鞭棒转到二架子背后,凭感觉准确地将单鞭棒的小头顶到二架子主架后背中间那块专供歇气之用的挡板凹坑中,身体缓缓放松的同时,双脚叉开一定宽度,如此一来单鞭棒和双脚便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三角形,此时的单鞭棒便取代身体支撑了二架子和货物的全部重量,人的身体因此便获得了释放。
单鞭棒支撑二架子歇气虽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好处却很明显,最大的好处就是人的整个脊背可以挺直,双手的活动范围也更大,可以抽烟也可以将双手靠在二架子主架下侧的弯曲处,因为弯曲的部分恰似椅子的扶手可以支撑双手让紧张的肌肉得以暂时休息。单鞭棒虽然只是一个硬杂木棍子,但看起来却很有几分威武,在我眼里就更愿意把它看成是防身的武器。听老辈人说,早先年街上的背老二要将货物背到七十华里远的大河街道,那时候不少路段还很荒凉,不时有野猪狗熊之类的野生动物出没,单鞭棒就具备了一定的防身功能。另一方面,能使用二架子背力的背老二都是背力的高手,手中的单鞭棒便有了身份的象征,于是,单鞭棒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的外形和颜色。
三十多岁的蒋杰志是当时神潭溪街上的二架子背老二之一,他个头高挑力气大耐力好,每次背力都能负重两百多斤的货物在神潭溪和下两之间打来回,通街的背老二中他是最能挣钱的背老二之一。蒋杰志玩命挣钱是想要个儿子,因为老婆已经给他生了五个女儿,一家七口主要靠他背力吃饭,如果想要儿子就必须多挣钱,而当时能多挣钱的主要方法就是背力。蒋杰志是二架子背老二,食品站的鸡蛋基本被他们几个二架子背老二包了。
装在塞了谷草的木条框子里的鸡蛋,一筐不过五六十斤。鸡蛋是易损品又是所谓的“浪旷”货,所以背鸡蛋是按一比一点五的比例来计算重量的,一百斤鸡蛋可以挣一百五十斤货物的运费,而这样的好处基本只有像蒋杰志这样的二架子背老二才有资格得到。那时神潭溪到下两之间是按二十华里计算路程的,一百斤货物运费六角钱,如果背鸡蛋,一百斤就能挣九角钱,基本上蒋杰志一次能背两框鸡蛋,单边就能挣一块多钱,可以买七八斤大米啊!
在我们一帮小孩子眼里,蒋杰志力气大、负重两百斤一口气走二三里路不歇气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倒是他用二架子背力用单鞭棒歇气的动作很让我们羡慕。背老二通常都是十几二十个人一起背力,烈日晴空下蜿蜒几十米的队伍远远看去很有几分壮观,而其中那几个用二架子背力的背老二又格外显眼。负重前行,很是累人,没走几百米就要停下来歇口气,用背兜的使用打杵子,用二架子的使用单鞭棒。蒋杰志使单鞭棒是几个二架子背老二中最具特色的。每当歇气的时候,就见他将头往上昂起活动颈椎,与此同时腰杆跟着挺直,单鞭棒在地上画个弧线从左手传到右手上。用单鞭棒在地上猛地杵捣几下确认地面的程度坚硬,然后就见他手握单鞭棒很有几分优雅的将其反转到二架子背后的中间位置,很是熟练的将其抵在专供歇气的挡板凹坑处,双脚随即按一定角度叉开,于是单鞭棒落地点和两脚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二架子就这样稳稳地在单鞭棒支撑下仅靠双肩就能轻松保持平衡。这时蒋杰志,身体已经得到放松,一根铜制短烟袋随即叼在嘴上,双手开始滑动火柴将其点着,属于背老二的短暂惬意便开始洋溢在他的脸上。
蒋杰志有好几根单鞭棒,其中一根通体黝黑发亮还密布着圆润的小骨朵。听人说,那更单鞭棒是用百年刺藤制作的,取其手臂粗细的大约四五尺长的一段,去除藤上密布的尖刺,保留尖刺下方的疙瘩,用砂纸打磨光滑,用加热和水激的方法将其矫直,再坠上大石块掉在屋檐下让其长时间干透。成型后的单鞭棒根据各人身高截取合适的长度,用土漆至少漆三次,最后在触地端装上铁箍和铁凸钉,一根刺藤单鞭棒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寒暑假我经常和蒋杰志一起背力,我们又是邻居,所以好多次都想跟他套近乎好借他的单鞭棒一玩,但他对我或明或暗的祈求从来都是不置可否我也就没能如愿。到了上初中的时候,那年寒假我们又在一起背力,想着自己已经长大,玩一下蒋杰志的单鞭棒,他总不好意思太过拒绝吧,可谁知在我将他的单鞭棒拿在手里还没来得及舞弄,就被他抢步向前伸手将其夺了过去,随即丢下一句:“这是我一家的饭碗,是随便拿来耍的?!”都说背老二爱惜自己的背力工具,蒋杰志却是更甚一筹啊。
1967年暑假,我爸在我婆婆的娘家,有表叔来接我去看我爸。婆婆的娘家在离我家三十多华里远的小山村,表叔是来街上背力顺便带上我的。表叔一行背老二有七八个,他们要先把货物从老家神潭溪背到三十华里远的石板公社,交了货再过河一路爬十几里的坡才能到家。那天,表叔是用二架子背的布匹。
背老二背力都走得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石板供销社。交了货太阳就落了山,过了河天就黑下来了,而我又饿又累爬起山路来就有些举步维艰。为了不让我拖后腿,表叔要我坐在他的二架子上,说是要背着我走。背着我走我很愿意,但要我坐在二架子上我却犹豫起来了。坐在二架子上的两根棍子上,离地面少说也有一人高,而我表叔可是个高个子,虽然对他把控二架子的能力很放心,但我却对自己能否在二架子上做得稳当很不自信。
见我有些不情愿,没等表叔开口,就有别的背老二抢先将我一把抱起,不由分说就将其放到了表叔的二架子上,嘴里还不停的教我双手如何抓握、两腿如何在横梁上叉开、“勾子”——也就是屁股如何放置以及后背如何在档头上依靠。教的人虽然说得很到位,但我却感到有些心惊,因为坐在二架子上往地上一看总让我心里发颤。怕人笑我胆小,我并未完全听从那人的指导,而是躬身尽量将身体贴近两根横梁,片刻紧张后心里便稍有放松,缓慢抬起后背试着改变姿势,想让身体坐得舒服些。
可能是感觉到我在头顶蠕动,表叔告诉我,可以坐起来将后背靠到二架子的档头上,如果害怕就把两只脚踩在他的肩旁上,双脚有了着落心里就踏实了。试着按表叔的说法去做,一段路程后,我便开始慢慢将屁股往后移动,感觉抵住了档头我又缓缓直起后背将其靠到那个弓形档头上。几经调整,总算找到了一个最舒服的坐姿。开始时也想过把双脚踩到表叔的肩上,但最终没有付诸实践而是将双腿后弯搭在二架子的主架上。消除了先前的恐惧感,这才发现,大腿跨在横梁后背靠住档头,双脚时而吊着时而弯曲,整个人犹如坐在一张老式木椅上,虽然坐在两根横梁上有些硌大腿,但晃晃悠悠犹如摇椅感觉很是享受。
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我坐在二架子上便不安分起来,时不时还故意摇晃一下想试试表叔的反应。到底是能够操控二架子的背老二,表叔对我的调皮举动似乎早有所料,对于我随心所欲地身体摆动,表叔不仅完全能应对自如,好像还能预测我的动作而提前调整左右脚落地的高低和行进的步幅来轻松化解我在他头顶的前后左右的扭动。玩到后来,表叔居然扯起嗓子在迷蒙的夜色中唱起了山歌,很快一路背老二也跟着唱和起来,一时间高亢的山歌便响彻在山路上,传得老远老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