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于细微处见精神——五上《将相和》2 [打印本页]

作者: 磁之场    时间: 2020-12-31 08:37
标题: 于细微处见精神——五上《将相和》2
于细微处见精神——五上《将相和》2
.
    原著——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材——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
浅析
    教材对原著的改写,似欠信欠达欠雅。
    信,指改写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即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之人、事、景、物、意、理等;达,指改写须遵循语法性与逻辑性原则,即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达致通顺、合理;雅,指改写须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教材对原著此处的改写却与信达雅相悖。
    本文所述重要之事的聚焦处,见下:


    原著——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教材——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一、原著与教材之同异。
    1.相同处:原著“前”,教材“上前”。
    2.相异处:原著“请(求)”,教材“要求”。
    3.缺失处:原著“进缶”,教材无;原著“跪(请)”,教材无。

    二、改写之误。
    1.把“请(求)”改为“要求”之误。
    “请求”常用于下对上,“要求”常用于上对下。赵国的臣子可以“要求”秦国的国君做这事做那事的吗?
    2.把“进缶”删去之误。
    教材缺“进缶”,秦王可用无缶在手的理由来拒绝,也可用让人找缶的理由来拖延至无果。但原著之“进缶”,则使以上理由都不成立。原著有了“进缶”,还使蔺相如变得持械(缶)在手了,下一步若与徒手的秦王拼命时,他占有一定优势,并对对方形成一定压力。
    3.把“跪(请)”删去之误。
    原著蔺相如之“跪(请)”,不但是请之求(无犯上之虞),更是跪而请(哀兵策略):言行举止均无可挑剔。

    三、欠信欠达欠雅。
    1.欠信。“二”的“1”之改,“2”、“3”之删,史实变史“假”。
    2.欠达。“二”的“1”之改,以下御上,大违常理。
    3.欠雅。“二”的“2”、“3”之删,使原著细节的具象描述变教材的抽象概述,还是走了样变了形的抽象,此其一。原著中蔺相如既坚持斗争,更善于斗争,但教材中的他则只讲斗争,不讲策略,人物形象原著高大而教材低下,此其二。这些,都是对作品文学性的弱化。
    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两相对照,可见原著之述优而教材之改劣。
    如题。
    笔者于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szbbsapp.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