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楼主: 海子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需于民] 建议深圳地铁到站后报站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主帖
发表于 2024-4-12 12:14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了。到站不报站还有理了。这是要强制扭转所有人的习惯吗?不人性化还有理了。

提前报站可以,但是,车辆开出站的时候,是车厢中最吵闹的时候,不一定每个人都注意到了,听到了。
而到站后,却是车厢中最安静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的习惯,都在这个时候听报站!但却没有报站!静悄悄的!

地铁公司很牛,坚决要强制扭转所有人的习惯!

是的。城市服务需要换位思考,假如外地人(外国人)来到这个城市,他们出行/生活是否方便呢?

深圳要“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关部门就必须要用“全球、国际”化 的视野(高度)来构建/提升 城市方方面面的软实力;不仅要提升"营商环境"对外来企业(外资/外企)的吸引力,还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更包容、多元、人性化的城市服务,塑造城市独特魅力/文化底蕴,来吸引更多外来(全球)优秀人才汇聚/交流/创业/创新/生活/定居...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
发表于 2024-4-15 17:07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部分线路已调整报站信息
2023-05-19 来源: 中国上海  记者 沈思怡 车佳楠
https://www.shpt.gov.cn/shpt/shxinxi/20230519/898748.html

5月10日,上海辟谣平台发布《“上海地铁坐过站的原因找到了”上热搜!我们实测了10条线路》《追踪|记者实测上海地铁坐过站原因后,网友们提出了这些建议》系列报道,反映上海部分地铁线路报站信息不完善导致乘客可能坐过站的问题。

5月17日,申通地铁方面答复,目前部分线路已完成优化。后续将调整车厢屏显原先的滚屏模式,将下一站的播报位置固定,让乘客能随时查看。同时也会删减过长的提示类语音,优化语音播报内容。老屏更换、车厢降噪等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整改周期。

近日,记者在地铁1号线发现列车内的报站显示已有更新:在列车行进中,条形显示屏的内容变精简凝练了,仅显示“XXX站到了”,便于乘客随时查看。在地铁12号线,随着语音报站响起,显示屏画面会固定为前方下一站点及该站点的换乘信息,并持续到整段中文及相对应的英文报站广播结束。在地铁9号线早晚高峰期,多趟路线的语音报站声量大小合适,分屏显示报站信息正常。

申通地铁表示,非常重视媒体和市民的意见,他们将继续通过延长播报等方法整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3
发表于 2024-4-15 17:24 |显示全部楼层

对北京地铁报站建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
发表于 2024-4-15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害怕坐过站啦!地铁这个小贴士记得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发表于 2024-4-16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城市服务需要换位思考,假如外地人(外国人)来到这个城市,他们出行/生活是否方便呢?

深圳要“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关部门就必须要用“全球、国际”化 的视野(高度)来构建/提升 城市方方面面的软实力;不仅要提升"营商环境"对外来企业(外资/外企)的吸引力,还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更包容、多元、人性化的城市服务,塑造城市独特魅力/文化底蕴,来吸引更多外来(全球)优秀人才汇聚/交流/创业/创新/生活/定居... ...

一域之治,源于管理,见于细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
发表于 2024-4-16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一老一幼”,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关心困难群体,让人民城市的温暖之光照耀每一个家庭。把宜居安居放在突出位置,让新市民和城市建设者能够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都能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彰显人民城市的温度。  城市工作本质上就是民心工作。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3日 02版 《【光明时评】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7
发表于 2024-4-22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服务提升城市温度
来源:
2024年04月21日《经济日报》殷 俊 梁莎莎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404/21/t20240421_38977300.shtml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前,我国的文旅产业已经从传统的“看山看水”逐渐转向沉浸式体验“人间烟火”。近有“天水麻辣烫”、重庆“背篓专线”、“尔滨宠粉”,远有“淄博赶烤”、长沙夜经济……一个个生动案例再次印证,真诚打造充满烟火人情的文旅新场景,是持续释放消费新潜能的重要密码。

  真诚服务才能放大“出圈效应”。去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话题在社交网络火爆出圈,短短数月,淄博实现了从美食推广到文旅赋能的高效衔接,成为当下城市文旅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淄博在这场文旅“大考”中表现优秀:开通“烧烤专列”,文旅局局长亲自欢迎游客,新增21条烧烤公交专线,要求全城食宿不涨价,规范商户行为……每个细节背后,都流露出“好客山东”的热情,最终塑造出“美食+真诚感”的城市文旅新场景。

  “天水麻辣烫”火了之后,天水政府和当地百姓也用真诚再次感动了无数游客和网友。有个点赞量过百万的短视频显示,游客想停车吃麻辣烫却找不到车位,天水交警当场决定把警车挪开让游客停车。这一刻,麻辣烫的味道好不好仿佛已不是最关键的了,游客和网民对天水的体验度、好感度直接拉满。

  拿出十足的真诚,让每个服务细节都流淌出人情味,让每一位游客都感受到被在乎、被尊重,才能最大化满足游客的体验感,也才能推动地方美食持续释放出城市文旅融合的“大效应”。

  文旅产业发展要植根本土烟火气。今年1月,随着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开展,哈尔滨率先掀起了我国冰雪旅游的高潮。在这场城市旅游的狂欢中,哈尔滨使出浑身解数迎接各方游客,其充满“东北味儿”的文旅服务举措和造梗模式更是广受好评。一时间,“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尔滨真把游客宠上天了”等词条频频霸榜社交平台。

  回顾哈尔滨的爆火,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吸引人外,当地文旅服务流露出的那种彪悍、实诚、诙谐的“虎劲儿”,以及极具烟火气的服务细节和亲切感,绝对是最大的加分项。在“尔滨宠粉”的背后,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是对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不断开掘,是打造全新城市IP和构建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的一种全新尝试。

  文旅品牌打造要蕴藏城市温情。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温情,无形中会增加游客的好感度及其文旅品牌美誉度。近日,有网民建议重庆公交及地铁禁止乘客携带菜筐。重庆轨道交通部门对此回应称,乘客携带的物品合法合规即可。言下之意便是:一座城市,既容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小小菜筐。

  官方这则充满人情味的回答,让重庆“背篓专线”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引发网友的大量点赞评论。一时间,包容与温情成为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许多到重庆旅游的游客,也纷纷到“背篓专线”打卡,这推动了重庆从“背篓专线”到城市文旅发展的延伸。如今,“背篓专线”已成为重庆文旅的特有场景,这一温情脉脉的城市IP,凸显了温情善意的城市文化和包容大度的城市精神,让文旅融合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更加立体温暖。

  无独有偶。杭州图书馆也曾因善举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得到了全国众多网友的持续点赞。过去10余年来,杭州图书馆一直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不论是在社交媒体的传播还是当地市民的评价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令人动容的城市温度和公共服务情怀,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宽广包容的胸怀。

  一座城市的包容度、温情和善意,是提升游客好感度的良剂。城市有温度,文旅才能更有热度。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8
发表于 2024-4-25 16:59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王佃利教授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当前,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对效率和规模的追求,转向对城市发展品质的关注。城市的未来就是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品质之城,追求高效的服务性、敏捷的响应力、广泛的包容性和共同体的建设,最终实现亲善的人际关系。城市以人和人类文化作为主体,城市建设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城市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度的弹性,实现亲和、友善的城市社会关系。这既符合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也是未来城市孜孜以求的行动目标。

这些特性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

服务性。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写道:“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由混凝土组成”,“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城市存在的终极目的在于为人造福,在于为人民提供便捷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和人性化、可感知的生活体验。追求服务性的城市将注重居民的需求和福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繁荣和宜居的城市有机体。

响应力。城市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和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要求城市能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需求和压力,以保证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一个具有敏捷响应力的城市能够灵活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等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为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持和服务,并在调整和应对中持续学习和改进。

包容性。城市承载着大量异质性的个体,一个包容性的城市会接受各种经济形式和人群,会尊重多样化的发展诉求,会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和福利,让差异化和个性化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中得到充分保障,空间分隔和群体偏见在城市社会交往中得以缓解,创造一个公正平等、多元参与、融合互动的良善图景。

共同体精神。城市不仅作为物质容器而存在,更是一个凝聚了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共同体,其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城市运行状态。建设品质城市,就应关注共同体精神的塑造,通过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互助和支持机制,培养共同责任意识,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和繁荣。

(来源:2023-07-28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佃利  《城市的未来就是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品质之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9
发表于 2024-4-26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城市服务需要换位思考,假如外地人(外国人)来到这个城市,他们出行/生活是否方便呢?

深圳要“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关部门就必须要用“全球、国际”化 的视野(高度)来构建/提升 城市方方面面的软实力;不仅要提升"营商环境"对外来企业(外资/外企)的吸引力,还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更包容、多元、人性化的城市服务,塑造城市独特魅力/文化底蕴,来吸引更多外来(全球)优秀人才汇聚/交流/创业/创新/生活/定居... ...

推动人才体系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做好科技人才体系化规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做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规划和计划,加强人才精准引进和全方位培养工作。建立多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汇聚全球科技精英,吸引一批科技专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流入。设立创新学科研究基金,吸引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精尖专业人才从事科学研究;鼓励各类机构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探索多种形式合作模式,引进高精尖人才和人才团队。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以重大科技任务和创新基地为载体,在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学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技术团队。(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任晓刚 《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4/26/nw.D110000gmrb_20240426_1-06.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0
发表于 2024-4-26 13:39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认清历史潮流的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脚下这片广袤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变化,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作出的人生选择。因此,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推出《理想之城榜2023》,连续第四年用量化数据描摹中国的“理想之城”,试图从中窥得城市竞争格局中的隐约趋势,体察人们对于“理想之城”定义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指引。 从区域上看,东部城市依然表现亮眼,武汉、郑州、昆明、贵阳等八座内陆省会城市排名提高,内陆“C8”联盟联手向“东部先行者”发起挑战;一线城市内部洗牌,在“理想值”的排序表上,上海首次超过北京。(来源: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 2024-4-25 《理想之城榜2023: 北上广深各领风骚,内陆“C8联盟”后来欲上》)https://mp.weixin.qq.com/s/YnVmh5cXGx5-D2q6tte6cQ

深圳优于市民引力值。2012年到2022年,深圳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570万,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不过从横切面来观测,深圳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了1.98万人。这是深圳1979年立市44年以来,人口首次负增长
深圳优于市民引力值。2012年到2022年,深圳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570万,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不过从横切面来 ...

榜单继续聚焦57座国内重点城市,囊括生活舒适、市民引力、公共空间体验和市民待遇等四大维度。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1
发表于 2024-4-30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恢复“到站报站”功能的呼声,地铁公司从来没有回应过。

只有勇于面对问题,向一切“先进”的服务(理念/方法)学习,才有机会成为“先进”!经常自我陶醉过往,报喜不报忧,又怎能争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2
发表于 2024-5-1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个体的感知,到群体的关怀,再到一个城市与市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是通过公共服务去传递的。因此有效的公共服务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个体的人到群体的人,再到社会的人,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从而达到和谐共生。无论是城市的微更新,还是公共场所的空间营造,都应该是充满温度的。这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的态度,彰显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设计在公共服务方面大有可为。最近十年,我们越来越从物质设计转向非物质设计,从静态设计转向动态流程设计,这背后实际上就是服务设计在发挥作用。服务设计是全新的理念,它将产品、视觉、信息、空间等串连打造为一个完整的服务体验。(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乔梦婷/俱鹤飞 日期:2022-09-18 《公共服务需设计 背后是城市的“温度”和“态度”——访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39706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3
发表于 2024-5-5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完成公共服务的供需,满足城市人群集居的共同利益。因此,公共服务才是城市的核心要素,公共空间是城市的核心内容,公共品质标志着城市品质。所以城市的效能,要以这种公共服务能力的维度来评估;我们追求高效的城市治理,就是追求以最简单合理的资源投入,基于全民最优先的需求,来建构最敏捷强大的城市资源配置与公共服务的能力。(来源:中国周刊网 2020-04-15 作者 刘泓志 城市共治:从信息到信任,从管理到治理》)http://www.chinaweekly.cn/52869.html

C1.png
C2.png
C3.png
C4.png
C5.pn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4
发表于 2024-5-6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需要的播报一大堆,最需要、最重要的“到站报站”功能却被掐了,不知地铁公司的LD怎么想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铁报站功用是:报站方便乘客(准备)到站及时下车,简单明了就好!每项城市服务要搞清它的主要功用(定位/取舍)整那么复杂/搞辣么多形式有啥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5
发表于 2024-5-10 08:56 |显示全部楼层
      驾驶人因佩戴头盔、有序停车、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可以收到交警开出的中奖告知单,凭借奖单可到指定地点兑换一只“交警小熊”,这是“五一”假期湖南长沙交通参与者的新体验。

  对遵守交通文明的行为开奖单,体现的是长沙以柔性方式优化城市交通的治理思维。

  这样的柔性治理在长沙并非首次。为提升安全头盔佩戴率,长沙警方以多形式宣教取代罚单,不进行强制执法,让驾驶人主动规范驾驶行为;根据相关清单,实施交通违法首违警告、轻违免罚措施……奖惩并举、方式多样的柔性治理,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暖色。

  对城市交通的柔性治理,增强了交通参与者对长沙这座城市的好感度。相关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推行柔性执法和阳光执法,有利于提升交通参与者遵规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城市治理从“规则服从”转向“情感认同”。

  有人说,“温暖的阳光比冷冽的寒风更容易脱下人们的衣裳”。这个“五一”假期,在长沙交警推出奖单的同时,高级警官在杭州西湖边疏堵保畅的新闻,也引发众多网友围观点赞。城市的核心是人,只有把法治的刚性与德治的柔性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促社会和谐稳定。相信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创新城市治理,我们的城市会更温暖、更有序。

 
 (摘编自《湖南日报》,原题为《柔性治理为城市添“引力”》)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0日 10 版 王为薇 李 毅  《城市治理应兼具力度与温度(纵横)》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6
发表于 2024-5-11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指明了方向。

一要把握人民城市根本属性,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要求对人的本质和发展需求给予更高水平的认识、更高层次的尊重,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形势下,要把“为人民”和“人民建”更好结合起来,把立足“大格局”和绘好“工笔画”更好结合起来,把顺应多元化需求和推进普惠化覆盖更好结合起来,以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为抓手,做好宜居安居、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现代化成果。

二要充分体现人性关怀,提供人性化、人文化和个性化的城市环境。

现代城市的大规模扩张,会导致城市空间环境遭到挤压乃至“意义的部分丧失”。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在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城市空间人性化、人文化、个性化,让城市更有温度。

三要加强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专项突破,既牵住“牛鼻子”,又以点带面,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把优化服务转化为发展优势,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芳 日期:2024-05-11 《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6Rank: 6Rank: 6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7
发表于 2024-5-14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安地铁五路口站,游客可以自行取用墙面上色彩鲜艳的“彩虹指引条”,上面标有去往各大景点的出行路线。事实上,在不少城市的地铁站里,也有类似的便签指引服务。有网友感慨:透过地铁站里的小纸条,可以感受到一座温暖城市的浪漫色彩。
      ……

  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一定能构筑更多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04 版  张 凡 《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人民论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